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ECFA協商 經濟讓利還要政治讓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3-17 08:47:07  


意識形態作祟,讓利再多都難以得到一個“好”字。
  中評社香港3月17日訊/“國安會”諮詢委員、師大國際事務與全球戰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蔡宏明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ECFA協商 也應有‘政治讓利’”,提出“為消除ECFA在台灣內部之‘政治爭議’,大陸對於ECFA之推動也應有‘政治讓利’的準備,特別是應該在ECFA定位上,彰顯“ECFA是由兩岸作為WTO成員,依據WTO規則所簽署的FTA”,以回應台灣要求之‘對等、尊嚴’原則,才能爭取台灣民意支持。”文章內容如下: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人大會議閉幕中外記者會上,採用“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的典故,重申關心台灣中小企業和廣大基層民眾的利益,商簽ECFA特別要照顧台灣農民的利益的“讓利原則”。但民進黨籍“立委”則質疑溫家寶“讓利說”是謊言,雙方簽署ECFA既然是“互利”,何來讓利?雙方既是兄弟,為何仍然武力對台? 

  此發展顯示大陸“讓利原則”固然有呼應台灣“一幫、二不、三要”談判原則,但是因為政府明確宣示ECFA的民意支持度要達六成以上,“讓利說”能否使ECFA協議內容,足以消除反對黨“異見”,符合台灣民意的支持,進而促成ECFA在第五次江陳會中順利簽署,卻仍有待觀察。 

  就台灣所關切之因應東協與中國自由貿易協定衝擊而言,假設“讓利說”真能依照胡錦濤所強調的“說到做到”,則為了讓台灣民眾感受ECFA“實質利益”,可以預期大陸對於台灣提出早期收穫清單項目納入石化中上游、紡織、面板、機械、汽車及其零組件等五大類產品,應該會有會積極回應。 

  就消除台灣中小企業和農民對兩岸經貿開放及ECFA的疑慮而言,大陸對於台灣不開放農產品和敏感性產品等主張,甚至於台灣目前仍然限制大陸鋼鐵、玻璃等工業產品進口,未來大陸當局可能會要求其國企、民營企業和相關部門“讓利”,而採取寬鬆的談判立場。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