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儒法分歧與當代中國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0-03-29 13:45:57  


 
為什麼法家提倡“法不阿貴”?法家:集權制 重刑主義

  和氏璧的故事很能體現法家思想的底蘊

  法家說“法不阿貴”,意思是不阿諛權貴但是依附帝王,很多外國人看不懂中國。如果單獨把一段歷史拿出來,沒有當時親歷者的講述,有人會覺得,文化大革命真是太人民民主了,為什麼?人民群眾可以把劉少奇抓出來批鬥,國家主席啊,拿著憲法也沒用,這不是很民主嗎?人民群眾地位這麼高,這個社會很平等啊!不是,那個時候確實打劉少奇、打彭真都可以,但是誰敢罵一句毛澤東?誰敢罵一句中央文革小組?孔子的理想是整個社會有一套精英的系統,社會有貴族、有士、有知識分子。法家的社會理想是把這些精英全部消除,其實對老百姓並沒有好處,對誰好呢?這樣對皇帝好,對唯一的權力最好。韓非子一開篇有一個“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的故事很能體現法家思想的底蘊。說一個人叫卞和看到鳳凰停在山上,叫了三聲,鳳凰不栖無寶之地啊,這個人覺得是一塊好玉,要獻給國王,國王說你拿個破石頭幹什麼?回去!,這個人就死活不回去。國王來氣了,把他腿給砍了,他還是不回去,堅持要把和氏璧送給王。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是對最高權力無條件服從。卞和這個人,是一個今天想來都覺得可憐的奴才,骨子裡就是一個奴才,韓非子寫這個故事的時候也是比喻他自己的心境:我天生就是做奴才的,我對你死心塌地,你越不把我當回事,我就要對你越忠誠,至死忠誠,這種忠誠就跟文革有些人被判處死刑還高呼“毛主席萬歲”的感覺一樣。

  “重罰輕賞,則上愛民,民死上;重賞輕罰,則上不愛民,民不死上。”什麼叫“上愛民”,領導對老百姓好。比如我們上班遲到,領導扣罰三個月獎金,我們能跟他幹嗎?肯定是走人。假如說一個領導,年終的任務超額完成,給每個員工發一個大紅包,這個老板好啊,跟這樣的老板幹。但商鞅說“錯!”統治國家得反著來。罰要重,賞要輕,這樣反而是好。哥們為你去死都沒事,為什麼?看今天朝鮮就能明白,在美國有哪個人願為奧巴馬死,不可能。金正日說,跳樓去,肯定很多的人就去跳樓,並且高呼金正日萬歲!這很好理解,我們國家也是這樣的,一個公司“重罰輕賞”,員工肯定不會跟這樣的老板幹。但是按照商鞅法家的思想,治理一個國家就要這樣治理最有效,因為在市場經濟下,可以去跳槽,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但是在一個國家裡面無處可逃,只有跟我幹!在只有跟我幹的什麼情況下,人民最忠誠,就是讓他們生活在極度的恐懼之中,人出於恐懼,才會讓他幹什麼就幹什麼,老百姓最忠誠。實行了法家的法以後,秦國奠定了和諧社會的基礎,社會治安非常好,《漢書•五行志》講“商君之法,刑棄灰於道者,黥其面”,按照這樣法律的,社會治安能不好嗎?肯定好啊。

儒法比較之三:對待文化和言論自由的態度

儒家:倡導民本寬容

  很多人覺得儒家思想是和專制思想合謀的,儒家強調人的地位,儒家有的時候也不是現在意義上強調的人人平等、言論自由。反對孔子的人最容易舉出來的例子就是孔子做魯國的司法部部長的時候,當了七天,就把少正卯殺了,子路看了說:“你才當了幾天的官就把這麼有名的人給殺了,為什麼?”孔子說這個人“行辟而堅;言偽而辯”,從這幾句話來看,孔子確實是言論自由的封殺者。但我認為歷史證據不充分,究竟是為什麼殺這個人,沒有全面的記載,而只記住了一句話:這個人太壞了。也許在當時有更多的原因,比如說社會騷亂或者其他的事情。這就相當於你是一個司法部部長兼總檢察長,一個人被槍斃了,也許他有一系列的罪,但是有一個好朋友問你“聽說前幾天你們殺了一個人啊,這個人怎麼樣?”你隨口說了一句“這個人啊,太壞了。”於是給記錄下來,理解為這個司法部部長說這個人太壞了,就把他給殺了,這個邏輯和證據鏈是不完整的,為什麼會這麼覺得?從幾個地方判斷,不是看一句話,你把與它一起連串的話,在很多地方類似問題的表述集合在一塊,有一個統一的邏輯,這個時候判斷得就比較清楚,或者有很多事情驗證這個人的性格,就比較好理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