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那些讓少數人憤怒的電影

http://www.CRNTT.com   2010-03-31 11:35:41  


   
  還有那些“不合時宜”的獲獎電影們  當然,這種讓少數人憤怒的影片讓人憤怒的原因還是五花八門的,其中也不乏獲得多部國際大獎的影片。比如薑文導演的《鬼子來了》就曾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但因沒有突出某些政治派別的良好形象而迄今不能公映。《蘇州河》這部以王家衛電影風格叙述的愛情悲劇,探討對愛的執著和愛之意義的電影雖獲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日本銀座影展大獎,但也因首先在台灣上映遭禁映。這類電影還有涉嫌詆毀我官員形象的《郵差》、涉嫌詆毀社會主義形象的張藝謀導演的《活著》等等。相比《2012》在朝鮮的不合時宜、影響和諧,這些電影讓人憤怒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想象力是可以改變現實的力量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看片的困難很無奈  話說回來,朝鮮這公民被判五年的確也夠重的。《2012》片長157分鐘,每分鐘要承受12天的牢獄之災。這是不是說明,朝鮮人民早就厭倦了看《賣花姑娘》這樣的片子呢?冒著生命危險去看外國電影,這麼一比,中國影迷冒著地凍天寒看《阿凡達》就不算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了。同期上映的《孔子》,檔期之長院線條件之優惠,簡直前所未有,仍然不敵半截被下線一半的《阿凡達》。這也很能說明問題了。

   想象力已讓某些人心有戚戚  對於電影的批判,多半是有人認為電影有助百姓清楚地認識社會接觸真相。群眾有什麼言行,當然迅速就可以校正,但是群眾的腦子要是越來越清楚,校正就不容易了。卡梅隆老師拍完《阿凡達》之後侃侃而談,噴了一句:想象力是可以改變現實的力量。這肯定讓有的人聽完不舒服,甚或心有戚戚。諷刺的是,朝鮮有關部門對《2012》的想像力,確實在現實中發生了作用:五年刑期便是明證。
 
(來源:搜狐評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