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客觀評價蔣介石有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0-04-05 10:54:22  


 
  當然,這些書籍包括蔣介石本人撰寫的日記,都是平面地介紹蔣介石,或是以滿足大陸讀者的好奇心理為賣點,但就未能對蔣介石有一個全面、公正、客觀的評價。 試想,如果在明年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紀念活動中,能夠藉著最高領導人的講話,對蔣介石有一個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尤其是彰揚其在北伐中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推動國家統一;在抗戰中反抗外族入侵;在敗退到了台灣之後堅決反對“台獨”的事跡作公開肯定,就像胡錦濤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大會演講時公正評價國民黨軍隊在抗戰中的重要作用和貢獻那樣,對於進一步推動和加強國共兩黨攜手共赴兩岸和平發展事業,大有裨益,也為自己樹立了一個在對台宣導工作“入島、入戶、入心”的好形像。

  實際上,蔣介石雖然在一生中犯了不少大錯甚至是在中共眼中的罪行,但從某些角度看,或是在某些時段,他卻是立下大功,或是功大於過。他的過錯,主要是在一九二七年發動“四‧一二”反革命事變,破壞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段利益的政權;在一九三一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實行“不抵抗主義”,致使東三省淪入日寇手中;在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曾先後數次發動反共高潮,破壞第二次國共合作,嚴重地消彌了抗日力量;及在抗戰勝利後,片面推翻“雙十協議”,破壞第三次國共合作,發動內戰。但他也不是一無是處。他的主要貢獻,其一是民初軍閥割據的亂世中,領導兩次北伐,在形式上統一了中國。這種形式上的統一,對後來在抗日戰爭中能夠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避免中國因軍閥割據而被日本軍國主義分而治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其二是在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的十年間,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不但償還了國債外債,而且還積累了一定的家底,成為後來的八年抗戰的物質基礎。而且,舊中國很多大型建設,都是在此期間施工落成的,包括粵漢鐵路、黃河鐵橋、錢塘江大橋,及廣東珠江三角洲的幾座糖廠、廣州的五仙門發電廠、海珠橋等。
 
  其三是大力推廣文化教育事業,北大、清華、西南聯大等高校的學術活動十分活躍。抗戰爆發後,蔣介石首先考慮的是保護學校和教育事業下會中斷,南遷學校,疏散學生,並及早裝運故宮文物瑰寶,避免落入敵手,今日台北故宮博物館所藏珍品,就是明證。

  其四是維護國土,避免國家分裂。當時的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國的東北、內外蒙、新疆、西藏均虎視眈眈,蔣介石加強對蒙古西藏事務的治理,設立蒙藏委員會,頒佈喇嘛轉世辦法,進軍新疆架空盛世才,使新疆重回中國懷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