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客觀評價蔣介石有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0-04-05 10:54:22  


 
  其五,在“七七事變”後,以中華民族領袖的身份領導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鬥爭,並派四十餘萬遠征軍兩次入緬作戰,為緬甸獨立解放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軍在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上,抗擊和牽制了日軍百分之七十的兵力,消滅了大量的日軍,這為中國的民族獨立做出了巨大貢獻。出兵緬甸,在維護中國利益的同時,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為我國在二戰後的大國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六、抗戰勝利後,處理了晚清所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回了東北、台灣及澎湖列島的主權,派出“太平”、“永興”等軍艦到南、西沙群島宣示主權。

  其七,蔣介石在敗退台灣後,痛定思痛,實行了較為人道的土改政策,發展了經濟,並為在蔣經國接手後,把台灣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奠定了基礎;蔣介石還堅持一個中國,反對以至是鎮壓“台獨”,沒有去做分裂中國的事情。西沙之戰爆發後,當他得知人民解放軍的導彈驅逐艦要通過台灣海峽前往西沙增援時,即下令放行。在晚年時,他曾通過密使,與中共領導人交換過國家統一的意見。……

  周恩來手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題詞曰:“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蔣介石雖在階級屬性上是“反動人物”,但在民族屬性方面,由於也曾從事和領導過“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鬥爭,是否也可被歸類為民族英雄?或許,我們應該全面、客觀、準確地去認識、評價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而不應該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要用歷史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正確看待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