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講話不是口服 而是讓人心服

http://www.CRNTT.com   2010-04-06 10:20:36  


 
  後來,林肯於一八四一年曾在一次演說時,講到能與亞里斯多德的話相互參證的名言:“一個講話的人,若他真誠、坦白、不隱瞞,則他必會贏得注意,並能得到聽眾的信賴。”當代林肯學權威美國諾克斯學院林肯中心共同主任威爾森(Douglas L. Wilson)在所著《林肯之創:“總統”及話語力量》裡就明言,當時林肯在“總統”任內並不像今天這樣被視為偉人,而是飽受“國會”議員、州長、將軍,甚至一般國民的惡評,甚至還有很多人認為他根本不夠資格當“總統”;而林肯也知道這點,因而他任內遂努力要證明自己可能有很多缺點,但誠實與值得信賴則無可懷疑。林肯的不朽聲名,就建立在真誠和值得信賴這兩根支柱上,他讓人們“心服”! 

  因此,無論為政之道或政治人物說話之道,讓人“口服”就已不易,要使人“心服”則更難。政治上有些話不敢明說,有些事則必須用漂亮的空話來遮蓋,當這些障眼的東西太多,政治就只會繞著一些大家熟悉的陳腔濫調做著黨同伐異的口水戰,真正重要的問題反而不被碰觸。當政治變成如此,別說“口服”“心服”了,政治人物連說服自己都很難。 

  也正因如此,我對即將到來的“雙英辯”,其實充滿了期待。今天的兩岸關係一直到ECFA,都充斥著這樣那樣的文宣辭令,重要的方向感問題全都躲躲閃閃,兩黨之間各有各的罩門。而重要問題並不會因為不去碰而不存在,反而是任何兩岸問題只要略一深入,基本問題立即就出現,而我們相信“雙英辯”時,ECFA問題一深入,許多挑戰就會迎面而來: 

  ─對這個英而言,任何人都心知肚明,靠著大陸“讓利”而維繫的關係不可能太久,也不可能穩定,一旦不再“讓利”,台灣又將如何?兩岸政策一定要有台灣的內部政策來配套,而這些是什麼,又在哪裡?甚至於在“不統不獨”這種看起來很安全但純屬空話的口號之後,接下來又將如何? 

  ─對另一個英而言,他們被貼上“鎖國”這個汙名化標籤後,要怎麼摘掉這個標籤?在美國方面已透過前在台協會代理理事主席卜道維等人頻頻對台獨示警的此刻,民進黨可有新的兩岸政策及願景? 

  “雙英辯”不可能只是ECFA的技術辯論,也不應該只是互扣帽子的攻防口水戰,而是大家都在看、北京和美國特別關注的台灣方向大辯論。許多一直閃避的問題已迫在眉睫,而哪個英能帶給讓人“心服”的答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