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玉樹地震:关爱災区同胞的“言行指南”

http://www.CRNTT.com   2010-04-17 11:41:14  


 
  關注受難者,報道災情而不只是領導   媒體報道活動的重點理應側重置身於震災之中的人本身的處境,所有的鏡頭、麥克風都應當盡量去表現災民的危險、疾苦、感受和需求;同時,還應當為他們打氣、加油,讓他們在餘震不斷,次生災害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中,在未來漫長的救災和復興建設過程中,看到希望並保持信心。鏡頭跟著視察災區的領導雖然也是報道的組成部分,但須牢記,領導是去救災的,不是去做樣子給媒體寫報道的,不要用馬屁報道抹殺了領導救災的本意。
 
個人援助指南:別拿災難意淫,心到關懷即到 
  
  盡自己所能,捐款捐物貢獻力量   大災大難面前,人人當有悲憫之心。尤其10萬同胞受難之時,各盡所能,捐款捐物貢獻自己一份力量,不僅是此時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基本要求,更是一個人的基本責任。2008年512大地震時的百億捐款,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的巨大愛心。這次玉樹地震,相信從汶川廢墟上生發的力量會繼續成長。捐獻數額量力而行,更要注意的,選擇一家你信得過的慈善機構。

  家國多難非好事,“民族大愛”假大空  多難可以興邦,但如果我們不能將過去災難中的教訓變成今天救災中的經驗,不能將今天災難中的教訓變成明天救災中的經驗,多一次災難,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只會多一次痛苦。身處安全地帶的我們,關注災區的情況時,想想汶川,冷靜反思遠比一味煽情的感動更重要。
  
  4月14日,南方某周報總編在微博上說“為玉樹祈禱。寄望在512之後逐漸渙散了的民心,重新聚攏起來,一起來建設我們偉大的國家…”,該條微博遭到眾多網友不齒。我們認為,有如此言論的總編顯然不是一個正面的榜樣。
 
  如果什麼都沒有做,也不必愧疚  也許正在蝸居、每天都會看到太多鬧心新聞的你或者周圍的人沒有心情關注這場災難,那也完全不必為此有所愧疚,更不要因此指責別人沒有善心。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了慈善家、抗災英雄,我們都是普通人,我都是有幸身在災區之外的範美忠,我們底線只是不去做秋雨兆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