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特區政改方案 理應獲得通過

http://www.CRNTT.com   2010-04-22 11:26:43  


 
                 政改建議方案是普選的基礎

  事實上,特區政府的政改建議方案已表明,行政長官在2012年的選舉辦法有一大改變,就是選舉委員會將由800人增加至1200人。人數增加一半,擴大選民基礎,這是政制發展向前跨出了一大步。至於行政長官的提名門檻,仍然維持在八分之一,即150名選委就可以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其次,立法會議員在2012年由60席增加至70席,增幅逾16.6%。增加的10席,其中5席為分區直選,其餘5席撥歸區議會功能組別,並且由民選區議員以比例代表制方式互選產生。這一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民主成分。毋庸諱言,政改“建議方案”的確是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從長遠觀點或發展觀點看,一份符合《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政改方案,只要立法會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方案,就可以成為跨向普選行政長官和普選立法會的良好基礎。“政制向前走”,可以說是本港的“全民共識”。如何尊重這一共識,如何在立法會表達主流民意,這是每一位議員的憲制責任,也是每一位議員良知的表現。有人若想在一夕之間就實現什麼“真普選”或“雙普選”,明顯是不切實際的。只有“循序漸進”,先在2012年打下民主基礎,才能有利於達至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以及在2020年普選立法會全體議員的目標。

                 政制發展應邁出重要一步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香港特區政府的政改方案增加了讓民選區議員參與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參與立法會新增功能組別議席的互選。大家知道,現時400多名民選的區議員,涵蓋了本港300多萬名選民,增加區議員在兩個選舉上的角色,有助提高民主成份,令選舉結果更能反映民意。由此看來,既然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已經比原有的選舉制度更加民主,就應該予以大力支持。喬曉陽在講話中也明確指出,二○一七可以普選特首、二○二○可以普選立法會這一香港特別行政區普選時間表的“權威性和法律效力毋庸置疑”。

  據悉,2012年政改方案將於今年中定案,某些黨派試圖策動“5區公投”,關閉協商對話的大門;而有的團體則以較溫和的姿態提出他們的政改建議,但卻將2012年政改與2012年以後的政改捆綁,離開了人大決定和基本法的框架,令政改再次出現的對話妥協機會或失之交臂。試想,今次政改方案若遭否決,政制發展仍是“原地踏步”,受損失的將是廣大香港市民。對此,某些反對派,恐怕就得負上政治責任和歷史責任。藉此,筆者懇望香港各黨派、各社會團體以大局為重,放棄“政改捆綁”,珍惜機會,求同存異、凝聚共識,讓本港政制發展能夠邁出重要的第一步,切不要重蹈05年政改方案被否決的覆轍。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