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用“產業主導權”指導未來三十年中國經濟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0-06-28 08:28:19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訊/回顧三十年來中國改革開放,“中國製造”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至2009年底中國至少已有230多類產品產量居於全球第一, 2009年中國在全球製造業出口中所占比例達17%,而美國下滑至16%,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製造中心。可以說,正是“中國製造”爆發式增長,提高了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並促成了中國的崛起。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文章表示,但“中國製造”在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也遭遇著一系列的困難和挑戰:2009年共有20個國家(地區)對華啟動118起貿易救濟調查,僅在前三季度,涉案金額已達102億美元;中國製造仍處於全球製造業的中下游,出口產品大多數是技術含量較低、單價較低、附加值較低的“三低”產品,中國製造業的增加值率僅為26.23%,與美國、日本及德國相比分別低22.99、22.12和11.69個百分點;連續多年的工業開發使中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已達到中國環境承載力的極限;粗放型工業增長所需的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資源、能源供給價格也處於快速上升狀態。 

  基於以上挑戰,人們對“中國製造”未來三十年的發展前景表達了很多的擔憂。
 
  文章認為,在“十二五”規劃研究、編制的關鍵時期,應抓住“產業主導權”這一創新思想和戰略工具來把握未來三十年“中國製造”和中國經濟的發展,從提升“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體系中主導權的角度來思考和運作,以不斷解決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挑戰、新矛盾。 

  “產業主導權”包括“市場主導權”、“技術主導權”和“資本主導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