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林明理:蔣介石日記歸宿,讓中國人汗顔

http://www.CRNTT.com   2010-07-11 07:48:52  


 
新聞鏈接:

蔣介石日記:有多少歷史真相被掩埋

2010-06-26 14:42:25 來源:廣州日報

  [提要] 民國史專家楊天石多年致力於蔣介石和中國國民黨史的研究,兩赴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閱讀陸續開放中的蔣介石日記的手稿本。楊天石對蔣介石日記解讀,可用這樣來概括:剔除妖魔化的歷史歪曲,還原歷史真相;剔除“內戰時期的情緒”,重新審視蔣介石的一生。

  民國史專家楊天石多年致力於蔣介石和中國國民黨史的研究,兩赴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閱讀陸續開放中的蔣介石日記的手稿本。《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為作者長期研究蔣介石日記的成果精選。 

  日記是人性最直接的流露,在《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Ⅱ》中,也涉及一些蔣介石的個人隱私,比如婚姻家庭,蔣介石如何處理他複雜而混亂的婚姻,和宋美齡的相識與相愛、訂婚與結婚、吵架與歡娛,如何處理和兒子蔣經國的關系。 

  蔣介石的日記,盡管有一些修飾成分(類抄本經過不同程度的删削、改動,已非原汁原味),日記中蔣介石的暴怒、憂慮,甚至他的恐懼、他的隱私,仍通過寥寥幾句,傳達出來。 

  與蔣介石日記中的個人隱私相比,日記中顯示的歷史真相更吸引人。楊天石教授在解讀蔣介石日記時,是出於歷史學家的良知,不溢美,不誇大,不遮蔽,不歪曲,秉筆直書,試圖對蔣介石一生給以客觀、公正的評價,誠如他所說:“廓清迷霧,尋找真實的蔣介石,正確評價其功過是非,揭示其本相,對於正確認識歷史上的國共關系,正確認識和書寫中國近代與現代的歷史,有其必要。” 

  楊天石教授從國共關系、對日策略、國際外交、國內政治、遷台之後等方面聚焦蔣介石,以蔣介石日記為主綫,輔以大量的檔案、文獻,鈎沉索隱,稽查考核,還原歷史真相。 

  不抵抗主義到底是誰提出來的?楊天石在書中提供第一手史料以及張學良的回憶,指出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命令出自張學良,而非如教科書上一貫所言是蔣介石的指示。事實上,九・一八事變發生的當晚,蔣介石根本就不知道沈陽的戰事。在以後的抗戰中,蔣介石還時不時在日記中警惕自己:“中國若要自取滅亡,俯首而上斷頭台則已,否則除抗戰拼命以外,再無第二道路矣。”(1938年12月16日)張學良為何“不抵抗”,一是對日本侵華野心估計不足,策略失誤;二是張的判斷,對日作戰“打不勝”,不能打,這可以說是甲午開戰後的失敗陰影。蔣介石的日記表明,“不抵抗主義”的“知識產權”仍然屬於蔣介石。張學良的關東軍退出東三省,南京國民政府的對策說明他默認並且贊成張學良的處理方針。之所以默認,其深層原因還在於“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