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客觀評價蔣介石有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0-04-05 10:54:22  


蔣介石雕像
  中評社北京4月5日訊/周恩來手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題詞曰:“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蔣介石雖在階級屬性上是“反動人物”,但在民族屬性方面,由於也曾從事和領導過“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鬥爭,是否也可被歸類為民族英雄?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富權的評論文章“全面客觀評價蔣介石有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內容如下: 

  三十五年前的今日,新華通訊社播發了一則歷史上最短,只有僅僅五個字的電訊:“蔣介石死了”。翌日《人民日報》和大陸地區各地的報章在刊登這則電訊時,標題也是這五個字:《蔣介石死了》。這種處理方式,與此前處理赫魯曉夫逝世消息的“赫魯曉夫死了”是採同一模式。儘管這種處理方式對逝者有大不敬甚至是藐視之意,但在文革的一片“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喧囂聲中,畢竟也沒有像更早前那樣把他叫為“蔣匪”、“蔣光頭”,也算是厚道的了,似乎是埋伏著“日後留一線”的玄機。

  果然,內地近年隨著政治開明,實事求是作風盛行,北京學術、出版界以至是中共黨史界和國歷界中,對蔣介石、赫魯曉夫的評價都有了較大的調整甚至是轉變。其中有評論道,其實赫魯曉夫是真心支援新中國建設的,那一百五十六個重點建設項目,大多是赫魯曉夫時代定下來的。他對中國,對毛澤東的態度,比史達林要誠意得多。甚至有理論界人士認為,其實赫魯曉夫是改革派。其在蘇聯“二十大”中所作的秘密報告,不能說是全錯,起碼揭批史達林時代“鎮反”和個人崇拜,就有彰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意義。至於對蔣介石的評價,則更是比赫魯曉夫客觀及正面得多。至少,許多人包括當年高唱“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打敗了日本狗強盜,消滅了蔣匪軍”的老戰士,也高度評價蔣介石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獨”。而蔣介石在建國六十周年獻禮片《建國大業》中的形象,也不再是青面獠牙,殺氣騰騰,而是從過去的醜化、妖魔化、臉譜化和簡單刻板化回到人格化、立體化,還原其末路英雄歷史本來面目。他 對其公子溫情脈脈,並對國民黨及其政權“恨鐵不成鋼”:“反貪,就要亡黨;不反貪,就要亡國”。而近日大陸各地的書店 ,也充斥著各種各樣有關蔣介石傳記的書籍,從《蔣介石家書日記文墨選錄》、《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到《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上下冊)》、《另眼解讀蔣介石的一生:從溪口到慈湖》、《怪事不斷:蔣介石死亡之謎》、《台灣歲月:晚年蔣介石》、《蔣介石傳》、《蔣介石的後半生》等等,汗牛充棟。不但是上了年的知識分子讀得津津有味,而且連一些“八十後”也以好奇的神態認真翻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