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量化寬鬆”政策治標不治本

http://www.CRNTT.com   2010-08-22 08:17:53  


  中評社北京8月22日訊/8月17日,美聯儲大舉購買25.51億美元美國國債正式兌現了前期在FOMC會議上的承諾,預示著美聯儲向貨幣擴張政策,實現“債務貨幣化”邁出了重要一步。未來美聯儲將購買更多的國債。根據美國銀行提供的數據,未來一年將會有624億美元美國國債、469億美元機構債和2300億美元MBS到期,三者相加總量為3400億美元。如果美聯儲的這一政策持續一年,這意味著相當於平均每月向金融市場注入300億美元資金,大量釋放流動性。

  上海金融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美國又在刺激經濟了,這是否預示著上一輪美聯儲救市政策的失效?可以說,金融危機以來,在危機發展的不同階段,美聯儲連續不斷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從小幅降息到大幅降息;直接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從有限注入到無限制流動性支持承諾;從對金融機構的債務進行擔保到注資、國有化或接管金融機構;進而從美聯儲直接向實體企業提供融資到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方案,可謂無所不用,傾其所有。

  然而,大規模的金融救援和問題資產救助計劃並未真正緩解美國金融體系中的深層次矛盾,美國金融市場風險溢價仍居高不下,信貸市場緊縮嚴重,以短期利率為主的傳統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在此特殊情況下,美聯儲決定再次調整其貨幣政策方向,幫助提振美國經濟,重啟以“量化寬鬆,流動性援助”為特點的貨幣政策。在歷史上,為應對危機,啟動“量化寬鬆”政策早有先例。“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的效果到底如何?恐怕要看看日本的前車之鑒。量化寬鬆在短期內雖然可避免經濟立即陷入蕭條及通縮,但實際的效益則是延長經濟低迷與通縮的時間。1997年夏季亞洲金融危機直接對日本經濟造成打擊。1999年2月,鑒於當時各大銀行面臨的經營危機,日本央行把短期金融市場的短期利率誘導目標從0.5%降低到零,實行了前所未有的所謂“量化寬鬆”政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