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減持美國國債是市場行為

http://www.CRNTT.com   2010-08-24 08:07:19  


  中評社北京8月24日訊/繼今年5月份較大幅度減持325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之後,6月份中國再度減持24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海內外媒體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大量解讀。甚至有人認為,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開始“土崩瓦解”,中國政府的減持也是對此擔憂的一種表現;還有人把減持美國國債和美國最近在中國周邊軍事行為聯繫起來。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孫立堅文章表示,減持美國國債是中國政府提高龐大的外匯儲備使用效率的一個具體措施,不應該大驚小怪。

  由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對自己“管理財富”能力的缺失進行了反省,並開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國際貿易金融保護主義勢力逐漸抬頭,要求中國政府對外開放自己的資本市場。在較為開放的市場環境下,保持固定匯率制度將是一個非常困難而又危險的事情,而漸漸讓匯率富有彈性而又可控,就需要我們的外匯儲備資產具有較高的流動性,一旦炒家大量拋售人民幣及人民幣資產,那麼,中國方面就要逆勢而行,用我們外匯的“流動性”優勢和資金規模去購買人民幣資產,抗衡國際投機勢力的衝擊。

  文章稱,當前,美國經濟的復甦還需要較長的時間,美國國債價格還處於一個相對“高位”的狀態。作為美國國債的“最大莊家”中國,在本國金融市場不斷對外開放的環境下,顯然不能依靠美國國債來規避全球金融市場價格暴跌的“市場風險”。為此,選擇這一時機分散投資(比如買日債、歐債等)來增強我們外匯資產的“流動性”,以保持人民幣幣值相對的穩定,顯然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