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亞洲能否再平衡 中國決定成敗

http://www.CRNTT.com   2010-09-13 10:22:47  


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史蒂芬·羅奇 (攝影 於凱)
  中評社北京9月13日訊/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指出,作為東方的主要經濟體,亞洲是否能走上再平衡道路,中國將起到決定成敗的作用。以下即《第一財經日報》今天刊載的史蒂芬.羅奇之文“亞洲能否再平衡 中國決定成敗”:

   後危機時期的全球再平衡仍然讓我們捉摸不定。大約是10年前的夏天,我作為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最初提出,一個不平衡的世界需要大規模的整合。我的全球再平衡論題的關鍵是:世界的儲蓄水平是不同的,如何去整合它們。我希望美國能夠提高儲蓄、投資和出口,而“愛存錢”的歐洲和亞洲需要通過刺激消費獲得新的增長動力。這樣的結果是:不可持續的經常賬戶差額將會縮小。

  懷疑者提出反駁,不平衡的狀態已經不是一天了。一些人甚至還認為全球儲蓄的不平衡是世界最終消費者(美國)和新興生產者(以中國為軸心的發展中的亞洲)的共生體新象徵,這種合作關係是新型的,也將是永久的。在一段時間里,這種聲音被證明是正確的。在質疑的漩渦中,世界開始設法維持這種不平衡的狀態。但因此,它卻差點陷入了深淵。

  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很明顯是常年以來全球不平衡增長的體現。在美國,過度的消費達到了極點,創歷史紀錄,占GDP的71%,但美國的國內淨儲蓄率(家庭、企業和政府部門經過調整後的儲蓄總和)在2008年首次下降到負值,並在2009年持續下降。因此,美國經常賬戶的赤字擴大到6%。同時,當中國成為泛區域增長的領導者時,亞洲還身陷於上世紀末的經濟危機後的重塑,這樣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儲蓄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