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京社論:應尊重民意盡快叫停面粉增白劑

http://www.CRNTT.com   2010-12-17 11:49:09  


 
  公開徵求意見作為一種民主程序,當然是多多益善,但對於食品安全管理而言,它卻不適用。面粉增白劑,如果有危害那就禁,如果無害那就留,這本已有客觀的標準。

  在某門戶網站推出的4萬餘人參與的調查中,超過90%的網民都同意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劑,這已經表明民眾的主流意見。不必要再“徵求”意見、把禁令一再延遲了吧?

延伸評論:非讓老百姓把面粉增白劑“消化”完嗎(大眾網-齊魯晚報 2010年12月17日 沙元森)

  摘要:衛生部門的職責本來是保障公眾健康的,現在卻一屁股坐在了企業那邊,關心產業更勝過關心健康。莫名其妙地設立一年的政策調整期,不是逼著消費者幫企業“消化”增白劑嗎?

  一個民調時代似乎來臨,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做出了傾聽民意、問計於民的姿態。12月15日,衛生部監督局網站對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劑公開徵求意見。根據徵求意見的公告稿顯示,自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產中使用過氧化苯甲醯和過氧化鈣。

  徵求意見是對公眾的尊重,原本應該受到歡迎,但這次的“徵求意見”反激起了公眾的強烈意見。應對一個關係科學和健康的問題,最好的方法是讓專家進行科學研究,然後評估風險,而不是放在一個公共空間里讓群眾決定如何取舍。增白劑究竟有害還是無害,說到底是個科學問題,用“民主”的方法解決不了科學的問題。如此公告,不像是在徵求公眾的意見,更像是在挑起公眾的意見。

  有關部門雖在徵求意見,對於能否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劑,其實已經成竹在胸。公告稿也明確認為“面粉加工不再需要使用過氧化苯甲醯和過氧化鈣”,但是令人費解的是這道禁令沒有快刀斬亂麻,反而高抬貴手,“自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產中使用過氧化苯甲醯和過氧化鈣”。已經認定面粉生產中不需要添加增白劑,不但不對其“斬立決”,還要“緩期一年”,這一點無疑又觸犯了眾怒。

  增白劑增的不只是鮮艶的顔色,更有看不見的隱患。這種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的食品添加劑,即便目前還不能確認它對消費者健康的危害性,但只要允許生產者繼續使用,就一定會增加許多隱患。一個面粉生產企業對於增白劑的使用是否適量,總不能完全交給企業去自控,一旦監管不慎,最壞的後果還得由消費者來承擔。假如過量使用增白劑的企業因為比別人的面粉更白一些,就占領了更大的市場份額,也是對正規企業的不公平競爭。但有關部門考慮問題的角度與眾不同,他們沒有把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而是想著“盡可能降低撤銷過氧化苯甲醯對產業的影響”。

  可以想象,如果從現在就開始明令禁止使用增白劑,一定會有不少增白劑生產廠家和正在使用增白劑的面粉廠家蒙受經濟損失。大量的增白劑被積壓在倉庫里,找不到更合適的去處。衛生部門的職責本來是保障公眾健康的,現在卻一屁股坐在了企業那邊,關心產業更勝過關心健康。莫名其妙地設立一年的政策調整期,不是逼著消費者幫企業“消化”增白劑嗎?一年之後,現有的增白劑基本被吃得差不多了,圍繞增白劑的產業也實現了平穩轉型。這如意算盤打得滴水不漏,唯獨沒有把消費者的健康風險計算在內。

  已經明知增白劑有害無利,還要繼續用上一年,既已決定再用一年,還貼出公告問你意下如何。這種傾聽的姿態就是打著尊重民意的幌子戲弄民意。現在,不少部門都學會了這種“徵求意見”的緩兵之計,拋出一個話題讓公眾討論不休,結果怎樣並不重要,他們需要的恰恰是緩衝時間。這一招又用在增白劑上,公眾怎能咽得下這口氣。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