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中美結構性矛盾沒那麼嚴重

http://www.CRNTT.com   2011-01-19 10:31:27  


只要中美冷靜對待,耐心周旋,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的未來是大有希望的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訊/“中美關係發展已經陷入錯綜複雜的全球性網絡之中,不宜過於誇大結構性矛盾對中美關係的消極後果。在網絡化格局中,中美的結構性矛盾越上升,中美關係可能越沒有事,雙方越能謹慎地處理彼此關係。”東方網今日登出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可金的評論文章“中美結構性矛盾沒那麼嚴重”,全文如下:

  中美關係在2010年百轉千回的曲折發展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後危機時期對經濟復甦乏力和脆弱的一種焦慮情緒。自上任以來一直追逐理想的奧巴馬逐漸變得務實了。中期選舉後,在對外關係上,奧巴馬也不再僅僅追求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改革目標,而把促進復甦、擴大出口、減少失業等放到優先位置。奧巴馬深深體會到,要想實現五年出口翻一番的目標,要想拉動美國經濟盡快復甦,擴大社會就業,僅靠美聯儲的定量寬鬆政策是不夠的,美國面對不確定的2011年不能沒有中國人的鼎力支持。

  毫無疑問,在此背景下,胡錦濤主席此次訪美將是一次十分隆重的政治訪問。美國人對此次訪問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夠通過此次訪問,讓他們對2011年有著更多的自信和勝算,能夠徹底擺脫危機的困擾而步入經濟復甦的快車道。顯然,此種期待決定了合作將成為2011年中美關係的基調。

  當然,中美關係的複雜性決定了2011年也會有麻煩。特別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作為國際政治賽場上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美國對中國肯定不會客氣,再加上大眾傳媒和社會輿論的心態失衡,美國會不時釋放出“棒殺中國”和“捧殺中國”的躁動靈魂,中美關係也會受到許多可以預測和難以預測事件的困擾,中美仍然在一系列問題上存在競賽。具體來說,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台灣問題。由於ECFA的簽訂,兩岸關係在短時期內不會再有大的突破,而且受到東盟國家、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的戰略理念的引誘,台灣當局肯定也會東施效顰。同時,受到2012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壓力,馬英九當局可能會在2011年實現政策向右轉,不時釋放出一些不利於兩岸關係發展的言論,甚至在美國一些國會議員和政客的慫恿下,謀求加強台美安全合作關係,從而挑戰中國大陸的心理底線。美國售台武器的聲音可能會在年中發酵,在複雜的利益關係推動下,不利於兩岸關係和中美關係的壓力和危險性都在急劇上升,台灣問題可能成為2011年中美關係最具爆炸性的問題。

  二是人權問題。自諾貝爾和平獎事件之後,美國國內政客在對華人權問題上的調門逐漸升高,西藏問題、新疆問題、選舉問題、勞工權利、跨國企業在華行動自由等問題已經開始合流,2010年谷歌事件的爆發是一個信號。此次胡錦濤主席訪美,美方揚言要展開美中人權對話,對中國施加壓力。中美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可能會和經濟、社會、民生乃至政治問題糾結在一起,形成對2011年中美關係的強大壓力。

  三是知識產權問題。隨著美國為擴大對華出口而實施的民用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的放鬆,一大批美國高科技產品會出口到中國。然而,美國高科技產品的知識產權屬於美國企業,此種放鬆管制必然會引發美國企業對知識產權問題的集中關注。再加上,近年來美國大公司進入中國後對知識產權問題早已憤憤不平,不排除中美在知識產權問題上相互較勁,進而形成外交僵局。

  當然,上述三大問題儘管危險,但相比美國實現經濟復甦的戰略目標,所有這些都不是戰略性的,而是戰術性的,不是威脅,而是製造麻煩,中美關係在2011年將面臨諸多麻煩,但不會造成中美衝突,中美合作的格局有望得到保持。因此,面對麻煩和紛爭,中國必須冷靜對待,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要大喊大叫。同時,中美關係發展已經陷入錯綜複雜的全球性網絡之中,不宜過於誇大結構性矛盾對中美關係的消極後果。在網絡化格局中,中美的結構性矛盾越上升,中美關係可能越沒有事,雙方越能謹慎地處理彼此關係。總之,中美關係是全球化體系中的棋手之爭,中美是小,世界為大。只要中美冷靜對待,耐心周旋,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的未來是大有希望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