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突尼斯“茉莉花革命”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1-01-25 09:49:07  


突尼斯首都的示威游行21日仍在繼續。新華社路透社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訊/“推翻了本.阿裡政權的示威者是一代受過教育的年青人,他們的父母是在布爾吉巴統治期間形成的人數眾多且持世俗觀念的中產階級……突尼斯的事件並不會出現骨牌效應,因為沒有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有一個強大的中產階級,或一個現代和世俗政府的傳統。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若出現革命,結果很可能導致伊斯蘭主義者執掌政權,但這與突尼斯的世俗起義全然不同。”新加坡聯合早報昨天登載突尼斯作家、紐約大學研究學者穆斯塔法.特裡裡:的文章《突尼斯“茉莉花革命”何去何從?》:

  在我嘗試理解突尼斯革命的全面意義並思考其下一步動向時,我看著書桌上打開的兩份《紐約時報》。兩者的首頁都是有關突尼斯的報道,但出版日期卻相隔了23年。

  第一份已發黃和起了皺褶,出版日期是1987年11月7日。“突尼斯發生政變”標題下的新聞,報道了現代突尼斯奠基人與突尼斯獨立英雄,年事已高的哈比蔔.布爾吉巴(Habib Bourguiba)的下台。他在夜深人靜時,在總理本.阿裡(Zine El Abidine Ben Ali)發動的不流血政變中被趕下台。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成千上萬的突尼斯人聚集在市中心,慶祝突尼斯終於擺脫了年老糊塗的布爾吉巴導致的經濟停滯和不穩定。在大多數突尼斯人的眼裡,新總統本.阿裡是一個英雄。在其統治的頭幾年裡,他的確也當之無愧。

  第二份報紙的出版日期是2011年1月15日(星期六)。這一次首頁上的標題是:“突尼斯總統向示威者屈服,落荒而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