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陳癸淼:中華民族愛和平 復興求大同

http://www.CRNTT.com   2011-02-03 00:11:47  


 
  四、飛龍在天的政略

  除了上述戰略外,中國尤應有前瞻性、周延性的大政略。中國老祖宗給我們留下很多寶典,給了我們很多歷久彌新的智慧。“詩經”是最早的文學巨著;“易經”是最早宇宙與人生的哲學;而“書經”則是最早的歷史與政治哲學。“書經”可以給我們復興民族的政略靈感。

  “書經”,堯典雲:“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按“克明俊德”、“親睦九族”、“平章百姓”、“協和萬邦”四者可以賦予時代意義,以之作為“飛龍在天”時期的政略。

  “克明俊德”,詳細一點講就是“大學之道”的“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之書,朱熹認定為:“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中國傳統最重視人本(而非神本或物本)主義,注重人文化成。尤其由個人的修養來維持與和諧人際關係。但是自全盤西化論到文化大革命,傳統的文化受到空前而無情的摧毀。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是“大破”,中國慢慢強起來了,自信心也在慢慢恢復,自尊的要求也在強化。所以重建人與人的新倫理,新秩序成了迫切的、應該“大立”的時刻。這應透過教育建立道德與法治並重的習性。中國已相當的現代化,當然應建立融古、今、中、外於一爐,而又有創新的個人與群體的規範準則。這樣才能建造現代化而有中國特色的新文明。此外,對學術、科技、文學、藝術、教育、哲學、經濟…也應融古今中外於一爐,創造出:“是中國的,但不是傳統的;是現代的,但不是西方的”的總體新文化。世人多說廿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引領廿一世紀風騷的不是中國的武力,而是此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文化力量。

  親睦九族的九族應由血親、姻親的原意擴大為國內少數民族乃至世界各大民族。儒家主張:親親而後仁民;仁民而後愛物,這是有差等的愛,是由小愛擴而充之的大愛。人之愛不能止於“親其親,子其子,老吾老、幼吾幼”,而應“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人溺己溺,人飢己飢”。以這種胸襟去對待,團結國內的少數民族,並在國際上扶持護衛各開發中的弱小民族。中國之不加入G8,而以開發中國家、第三世界的一分子自居、自處是對的。加入富國之林剝削落後國家,必為歷史所唾棄。

  平章百姓,“平章”有辨別而章明之,平理協和之的意思。面臨物慾橫流、人際關係疏離的時代背景。應以文化的力量,從事“人文化成”,以彰明善良的人性,並造福人民,務期使人民“各順其性”、“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各展其才”、“各取所需”、“各得其樂”。使全體中國人享有物質及精神皆富裕的生活。

  吾人相信在廿一世紀,中國必然在經濟、軍事、外交成為強國之一,中國既已擺脫革命教條的枷鎖,強大之後更不應也不會重蹈殖民主義帝國、資本主義帝國覆轍,宰製弱國,干涉他國內政。而應以“協和萬邦”自我期許,尊重世界各國的文化、宗教、制度、生活方式,使廿一世紀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富裕、和平、安樂的世紀。

  要協和萬邦應先具有強大的國力及泱泱大國之風。廿一世紀中國,應建立“可勝而不勝,不勝而可勝”的強大國力。有了“可勝而不勝”的彈性實力原則,才不會挑起核子大戰,有了“不勝而可勝”才能遏阻核子大戰的發生。以民胞物與的泱泱大國風化解消弭各國的暴戾紛爭,如此才能化解可能發生的層出不窮的“超限戰爭”、“不對稱戰爭”。弱國處在不對稱的強國欺淩下,不能以對稱的實力回應,只好出此下策,以不對稱的超限戰對付不對稱的大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才是真正國際和平的普世原則。相對於歐、美、日曾在世界各地造成或大或小的動亂,歷史中國反而呈現了穩定亞洲的力量。展望未來,世界應建立多極強國的均衡的國際情勢。中國尤應秉持其和平的文化與經驗法則,協和萬邦促進並強固世界的和睦。中國應嚴正地向世界宣告:中國強大最終的目地是“協和萬邦”而絕無威脅他國之野心。簡言之,應以“仁心”為主、“鐵拳”為輔的方式、協和萬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