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鄭永年:改革與中國社會秩序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11-03-01 11:02:44  


新加坡國大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3月1日訊/“阿拉伯世界發生‘茉莉花革命’……正如此前數次‘顔色革命’,這次‘茉莉花革命’雖然也不可避免對中國社會產生影響,不過影響非常有限。”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新加坡國大東亞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改革與中國社會秩序建設”,詳論如下:

  阿拉伯世界發生“茉莉花革命”,在導致社會政治失序的同時,也使得這些國家的經濟幾乎陷於癱瘓。不過,很顯然,社會失序並非新秩序的建立。儘管舊秩序已經倒塌或者搖搖欲墜,但人們不知道新秩序是怎樣的?如何建立這樣一個新秩序?這個新秩序和舊秩序又是什麼樣的關係?那種普遍認為革命之後就會是民主(化)的觀點顯然過於簡單。

  正如此前數次“顔色革命”,這次“茉莉花革命”雖然也不可避免對中國社會產生影響,不過影響非常有限。儘管從表面上看,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的一些國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中國畢竟不是阿拉伯世界。無論中外,那種認為那些迄今為止的非民主政權,遲早會發生這樣那樣的顔色革命的觀點,並沒有多少經驗上的根據。用“民主”和“非民主”或者“民主政體”和“權威政體”,來區分今天世界上的政治制度並不確切。

  從很大程度上說,在當今世界,所有政治秩序都在面臨嚴峻的挑戰。不用說發展中國家,就連被美籍日本學者福山曾經視為是“歷史的終結”的發達民主國家的民主秩序,也在受嚴峻的挑戰。這些民主國家從前通過福利社會等因素造就了社會穩定,但當福利不可持續的時候,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就產生了。同時,民主國家的政治秩序也經常因為不能產生一個有效的、比較強的政府而面臨挑戰。一些觀察家也意識到,顔色革命也有可能發生在這些民主國家。而發展中國家的民主政治問題更多,人們可以輕易在亞洲、非洲和美洲國家觀察到。不過,應當指出的是,較之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政治秩序制度化程度比較高,因而其吸收消化社會不穩定的能力也比較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