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提高三產占比”的中國式尷尬

http://www.CRNTT.com   2011-04-15 08:50:17  


 
  現在各地都把三產占比作為考核行政業績的主要指標,主要的理論依據是三產占比是反映一個地區發達程度和現代化程度的標準之一。其實,這一邏輯並不成立。確實,在國家經濟系統中或者大都市經濟區,存在著三產比重隨經濟發達程度(以人均收入表示)上升而上升的規律,但是反過來並不一定成立,即在非大都市經濟區域,三產占比是不是高,與人均收入高低並無必然的聯繫,“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並不一定就是經濟發達程度和現代化程度高的代名詞,恰恰相反,在現實中,存在著許多三產占比很高但是經濟卻欠發達的地區,這些地區的共同特性是工業欠發達,人均收入低。中國中西部的某些地區,由於人口稀少,服務半徑內的物流費用高,因此三產的增加值占比也很高。因此,用三產占比來衡量一個地區的發達程度和現代化程度是有缺陷的。

  如果我們把適合於全國經濟或大都市經濟圈(如珠三角、長三角等)的經濟結構調整規律,不加分析而機械地套用到經濟體系並不獨立的非大都市經濟區中,或者誤以為三產比重是一個能正確反映一個地區發達程度的標準,要求各行政區甚至鎮一級都實現“三二一”的產業結構形態,等於是取消了社會的專業化分工和合作,取消了中心城市的功能,回到了各地“獨立自主、自我封閉”的舊式生產次序。如果我們把偏離這種結構演化的趨勢,界定為經濟結構不合理或發展方式的粗放性,更是違反了區域生產力配置的基本規律。

  經濟發達地區發展服務經濟的戰略和政策,必須基於這些區域加入全球產品內分工的特征,以及中國實施擴大內需的戰略背景,去尋求全新的發展觀:第一,要像過去我們推進工業化一樣,按照規模化和集聚化的要求去推進服務經濟的發展。第二,要像過去我們發展製造業出口導向經濟一樣,按照全球化的思路去推動服務業市場發展。第三,要利用中國龐大製造業的“市場需求”優勢,在現有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基礎上,實現現代服務業與製造業協調發展。第四,要利用中國在空間上客觀存在的東中西三元結構特性,有次序地實現東部地區“退二進三”的進程和製造業的產業轉移,從經濟區域總體上而不是各個行政區域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第五,要利用“十二五”期間中國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加速實施的機遇,以及各地加緊實施的民生發展戰略的良機,在擴大內需中內生地發展服務業。第六,要在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市場所形成的基礎設施和所積累的經驗的基礎上,利用內需市場日益擴大的機遇,大力促進服務外包市場國內化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