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重建社會道德須從根子入手

http://www.CRNTT.com   2011-04-20 08:19:44  


 
鏈接:舒聖祥:要讓道德上坡 須清除權貴經濟毒瘤

  2011年04月19日02:29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舒聖祥

  有媒體總結,這已經是今年以來溫總理的四論“道德”。具體到行業,上一次溫總理是對房地產商呼籲“道德的血液”,這一次則是痛斥食品企業 “道德的滑坡”。毋庸諱言,中國社會的道德淪喪和底綫崩潰,已經到了懸崖勒馬的關頭。誠如溫總理所言,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

   一個基本的常識是:寄身於一個“道德不值錢”的社會,結果必然是所有人都無法幸免於禍;因為現代社會的最大特征就是,人從出生直到死亡,所有時刻都離不開別人。比如生產染色饅頭的人,光是“餓死也不吃自己做的饅頭”是沒有用的,還有瘦肉精的豬肉和地溝油的菜肴等著呢你不對他人講道德,不對社會講責任,他人和社會反饋給你的必然也是同樣的貨色。

  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他那本著名的《國富論》之外,還寫下了另一本同樣重要的書《道德情操論》,這本書至少被溫總理5次公開推薦。如果說《國富論》是市場經濟的經濟學基礎,那麼《道德情操論》就是市場經濟的倫理學基礎。顯然,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即在於,市場經濟那只看不見的倫理之手始終未能發揮功用,就像《道德情操論》在我國學界曾經被長期冷落一樣。

  有這樣一種輿論傾向,有意將我們社會的道德滑坡都歸咎於市場經濟帶來的拜金主義,認為是商業化導致了倫理的衰敗和文明的倒退。對於這樣的質疑,亞當.斯密早就給出了駁斥:美德就存在於對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幸福的合宜的追逐之中;商業孕育著美德。然而,發生在中國的現實,卻似乎整個推翻了斯密的論述,就拿誠實的美德來說,“喪失顧客光顧的恐懼,使他不敢造假,不敢疏忽大意”,已經演變成了無所不用其極地瘋狂“投毒”,即便是雙匯這樣的大企業,似乎也根本不擔心來自市場的懲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