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西漢大司馬張安世墓:西漢文明驚世一現

http://www.CRNTT.com   2011-04-20 13:59:46  


 
考古發掘不是為了“挖寶貝”

  鳳栖原西漢張安世家族墓地墓主確定,年代清楚,延續脈絡明晰,尤其要素齊全的墓園及其從葬、祠堂建築在已發掘的漢代考古中極為少見,因而在漢代喪葬禮儀制度、社會歷史研究中有特殊價值和重要學術意義。

  此次發掘中,當地有關部門曾準備把張安世家族墓建成遺址博物館。據丁岩介紹,有關方面就此做了規劃,並兩次找他商談,但此後就沒有下文,也沒人來要求提供資料,此事就擱置下了。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王煒林認為,鳳栖原西漢張安世家族墓地是目前列侯王中最完整的墓園,有完整的陪葬系統、祭祀系統,所以保護意義非常大。“我們的考古規劃是有的,但文物保護規劃,這是地方政府的事,我們希望能將其納入政府的保護系列中,把這一重要的遺產保護好,利用好。” 王煒林說。

  “考古發掘不是為了‘挖寶貝’、看稀奇,在發掘過程中,文物保護工作是最為重要的。”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在考古現場表示,對發掘文物保護的重點是以解決文物保護科技的瓶頸問題為突破口。

  此次西漢大墓的考古發掘中,一輛具有全天候搶救性文物保護功能、兼有遠程視頻聯絡等功能,價值100多萬元的文物“急救車”首次進入實戰。

  但是,目前如何對一些大體量的灰化文物順利提取,操作工藝要求增大,這個還有一定難度。因為包括怎樣用力更合適一些、更規範一些,都要拿捏恰當。

  由於現有技術無法對發掘出的文物做有效的保護,有人認為,把文物埋在地下其實是最好的保護方式。然而,現實裡,由於基層文物保護措施的極端匱乏,於是,分布於大江南北的野外陵墓任由盜墓者擺布。

  近年來,考古總是跟著盜墓賊跑,考古專家為何總拾盜墓者牙慧?中國古墓“十墓九空”的境地值得思考。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一位研究員稱,國家的文物工作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文物保護政策不允許主動發掘,一些專家對一些需要搶救性挖掘的歷史遺跡不主張進行主動發掘,這一定程度上就給了犯罪分子可趁之機。

  在張仲立看來,考古專家第一位的工作就是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比如,陝西有70多座帝陵,圍繞對帝陵保護規劃的制定,對長遠的發掘規劃和研究規劃的制定,這些要占去他們主要的精力。

  “當年國家處於貧窮的時期,因為沒有經費,連一般的仔細的考古工作都談不上,造成許多痛心疾首的遺憾。現在一切條件改善了,考古方面的人員和經費比過去大幅增加了,但這遠遠不夠用。” 張仲立說,考古領域在相當時間內仍有一個百廢待舉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