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西漢大司馬張安世墓:西漢文明驚世一現

http://www.CRNTT.com   2011-04-20 13:59:46  


 
顯赫的張氏家族

  連日來,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使得“三朝重臣,九世封侯”的西漢重臣張安世,再次走進人們的視線。

  據史書記載,張安世是西漢重臣,字子儒,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張安世家族八代顯赫,都居高官。張安世是著名漢代酷吏張湯之子,經歷了昭帝、宣帝時代,為人謹慎小心。

  張湯雖然是酷吏,但是很清正。張湯後來歷任廷尉、禦史大夫等重要職務,後因為觸怒了權貴階層,被漢武帝拋棄,受誣陷自殺於獄中,身後家產總值不超過五百金,家裡居然連下葬的錢都沒有。結果漢武帝知道後,覺得自己冤枉了張湯,於是重用他的兒子張安世。

  張安世以父蔭踏入仕途。一次,漢武帝巡視河東,他作為尚書同行,歸途中發現掉了三箱書,下詔尋求而不得。安世由於平時細心,知道所有丟失的書名,就求購獻上,經過校對,竟沒有少一本。因此得到漢武帝重用。《漢書》稱:“上奇其材”,升為尚書令,遷光祿大夫。

  漢昭帝即位,拜右將軍,以輔佐有功,封富平侯。西漢時,封國就是王侯的家。他們的收入主要來自封國的地租。他們在朝為官或到其他地方為官時雖然是在任上,但與封國的聯繫就和一個在外面工作的人與家的聯繫一樣密切。

  《漢書•張安世傳》說:“安世尊為公侯,食邑萬戶,然身衣弋綈,夫人自紡績,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內治產業,累積纖微,是以能殖其貨,富於大將軍光。”“夫人紡績”,“家童七百”,“能殖其貨”,這些行為當都不似在京城所為,而應該是在封國富平的作為。

  昭帝死後,他與大將軍霍光謀立宣帝有功,後拜為大司馬衛將軍、領尚書事。

  張安世的影響僅次於霍光,在宣帝朝“麒麟閣十一功臣榜”上,“衛將軍富平侯張安世”即位居第二。

  張安世有三個兒子,小兒子張彭祖出繼其兄張賀為嗣子。長子叫張千秋,漢宣帝即位,拜為中郎將侍中,與霍光之子霍禹一起率兵進攻烏桓,得勝還朝。霍光問起戰鬥方略,千秋口講兵事、手畫城池,對答如流,而霍禹則依賴文書記載,一問三不知。由此,霍光知道張千秋之賢能,而對自己兒子的無能深感痛心,曾慨嘆“霍氏世衰,張氏興矣”。

  漢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漢宣帝下詔,封張彭祖為陽都侯,張延壽為樂成侯。

  霍光死後,張安世以大司馬衛將軍並領尚書事而位極人臣。所謂大司馬衛將軍、領尚書事正是宣帝以降本朝第一官職,而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等外朝官已經不再擁有實際的權力,張安世在父親死後四十九年超越了父親當年的地位,進入他高層政治圈的巔峰。

  張安世自認為父子都被封侯,權位太盛,便向漢宣帝請求辭去俸祿。漢宣帝命大司農所屬都內衙門單獨為張安世收藏這筆無名錢,達到數百萬。張安世謹慎周密,每次與皇帝商議大事,決定後,他總是稱病退出。等聽到皇帝頒布詔令後,再假裝大吃一驚,派人到丞相府去詢問。所以即使是朝廷大臣,無人知道他曾參與此事的決策。

  張安世見自己父子地位尊顯,內心深感不安,便為兒子張延壽請求出任地方官。漢宣帝任命張延壽為北地太守。一年多後,漢宣帝憐恤張安世年老,又將張延壽調回朝廷,擔任左曹、太僕。

  自漢昭帝封張安世為侯起計算,張安世一門三侯,張安世家族也以八代高官大宦未失侯位,直至張吉,歷經西漢、東漢二百年間的政治風雲未嘗遭到譴黜,為史家稱奇。

  其間,張安世子孫九代為富平侯,在今日山東惠民縣共182年。富平侯國的穩定延續和他們勤儉持家、學習技藝、能殖其貨的經營之道和文化熏陶,使富平成為當時全國最為富裕的縣區之一。

  2011-04-14  時代周報記者 杜光利 發自西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