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標普揭破美國“陽謀”

http://www.CRNTT.com   2011-04-21 11:40:04  


標普週一宣佈,將美國AAA信用評級的前景評級從'穩定'降至'負面'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訊/“美國以‘雙鬆’政策搭配謀求‘單贏’的陽謀還將持續,值得我們高度警惕。”《第一財經日報》今日登載金融學博士、宏觀經濟分析師程實的評論文章“標普揭破美國‘陽謀’”,全文如下:

  信息化讓精英思維的傳遞如光般迅捷,全球化讓同質理念的形成如水般順滑,兩者的結合則為市場預期的惰性提供了溫床。在冠冕堂皇的全球共識面前,市場參與者經常會不由自主地陷入獨立性缺失的陷阱中,人們於耳濡目染和廣為傳頌間就逐漸信以為真了。而這,恰恰也為少數手握特權的政策制定者謀求“超預期”政策收益創造了條件。

  細品當下的市場,幾個“普遍共識”深入人心:全球經濟進入復甦軌道,復甦基礎尚不穩固;全球通脹拉響風險警報,新興市場形勢尤為嚴峻;財政鞏固已成大勢所趨,歐洲債務風險更是亟須應對;貨幣緊縮漸成全球風尚,美聯儲加息箭在弦上;金融危機深度動搖美國霸權,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不斷推進。

  這些童叟皆知的共識讓市場潛移默化間自發屏蔽了一種可能:不是每個經濟體都自覺地走在這些全球性共識所描繪的“正確”道路上,霸權者依舊能運用“相對”不一致的行動來獲取霸權收益。

  這個霸權者,就是美國。

  ■ 標普引發的“准政策反應”

  在危機後轟轟烈烈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大討論的熏陶下,市場很容易產生幻覺,將群雄並起、新生代頂天立地的長期願景當作正在發生的既成事實。

  但實際上,多元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危機確實動搖了市場對美國的信心,但美國在全球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中的霸主地位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根據IMF4月初發布的最新預測,2011年,根據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的美國經濟總量在全球的占比依舊高達19.38%,即便到2015年,這一比例可能還會高於18%。霸權地位為美國利用“雙鬆”政策搭配謀求個體利益最大化奠定了基礎。

  所謂“雙鬆”,並非絕對意義上的寬鬆,而是相對意義上的寬鬆,具體包括兩層內涵:一是美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對主要經濟體更趨寬鬆,二是美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對市場預期更趨寬鬆。

  對於世界經濟而言,美國這種謀定後動、試圖搭便車的“雙鬆”政策顯然是有損全球整體利益的,但這種“於己有利、於人無益”、“對內刺激增長,對外輸出通脹”的陽謀,之所以未能引起市場高度關注,正是因為深入人心的“普遍共識”為其提供了隱蔽:復甦的基調確定和美國的強勢表現讓市場放鬆了對美國政策偏好增長的警惕;歐豬五國主權債務危機的一波三折讓財政鞏固的焦點聚集在歐洲;金磚五國通脹數據的不斷飈升則讓貨幣緊縮的焦點聚集到了新興市場。在這些掩護之下,美國政策搭配的“相對寬鬆”並不引人注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