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企業道德血液只能建立在政府守法上

http://www.CRNTT.com   2011-05-09 14:08:41  


  中評社北京5月9日訊/食品安全問題最近成為中國社會的關注熱點。此間中國經濟網今天登載的學者鄧聿文的文章“企業道德血液只能建立在政府守法上”指出,與其把誠信和道德看作是企業和市場的問題,不如看作是政府的問題更恰當,更能對症下藥。至少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政府須負的責任一點兒要不比企業少。因為要企業不准造假只是對企業的一種道德要求,但讓人們吃上放心食品則是政府的法定責任。如果政府未能阻止問題食品流入市場,政府就是失職,就要被問責。詳論如下:

  食品安全問題最近又引起了社會從上到下的高度關注,誠如溫總理所言,要從根本上鏟除滋生唯利是圖、坑蒙拐騙、貪贓枉法等醜惡和腐敗行為的土壤,要把加強同市場經濟、民主法治、和諧社會建設相適應的道德文化建設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誠信和道德之於市場和企業的重要,經濟學的鼻祖斯密在其《道德情操論》一書中已剖析得明白無誤,並被資本主義的實踐充分證實。企業之所以要有道德和倫理,並不在於其能直接產生經濟利益,而是因為它能夠幫助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市場效率的提高。

  傳統中國是一個講究道德的社會,那時對一個商人的最高褒揚,謂之"儒商"。儒者,不僅說的是這個商人有知識,有本領,更在於這個商人講道德、有擔當,誠實守信,具有一種造福社會的情懷。歷史上以地域為主要劃分依據的商幫,如晉商、徽商、潮商、浙商等,之所以被後世稱頌,除了他們在商業上開創了一番事業外,就在於他們在商業活動中實踐了儒商的品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