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學是一桌香氣騰騰的美食

http://www.CRNTT.com   2011-07-05 15:37:01  


 
  說到此處,我有個想法,那就是,學問不是“做”出來的,而是“玩”出來的,“吃”出來的,“養”出來的,是及時行樂“樂出來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出學問,出學問大家。因為學問不是“苦”而是“樂”,而這樂,就需要養。某位著名大學校長上任之時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教授就應該心無旁騖地做學問,而校長的職責就是保障教授的生活,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一門心思地搞研究。可惜的是,校長未能實現他的諾言,臨調走前向師生們表達了他的歉意和遺憾。板凳要做十年冷,此話雖說不錯,但只說對了一半,另一半是,光有坐冷板凳的願望抵消不了早上七件事的現實,不是你願不願意坐而是別人讓不讓你坐。在高校任教的女教師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點,每當她們完成某段工作後,為緩解疲勞,都要去商場“獎勵”自己,或買一件心儀已久的漂亮衣服,或買一個時尚的名牌皮包。男人何嘗不是如此?也許這就是“美食”的由來。

  所以,學問要靠“養”,“養”的目的是能“靜”,“靜”的目的是能“思”,然後能“動”,這“動”就是培育興趣,研討學問。這樣的求學問道,才能出學問,才會有樂在其中,樂此不疲的感覺。至此化境,就可以出大學問。但必須說明,此乃個人陋見,不敢引玉,只做拋磚。

  (作者:陸 昕 來源:光明日報2011-07-04 09:28)

  陸宗達,1905-1988 ,訓詁學家和語言文字學家。浙江省慈溪人。1928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受黃侃推薦,任上海暨南大學講師,後曾歷任北京大學預科講師、輔仁大學講師、中國大學講師、東北大學講師、民國大學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語文》編委會委員等。

    陸宗達先生是我國近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黃侃先生的弟子,是20世紀下半葉在中國傳統語言學領域振衰起弊、勵志創新的一代宗師。他的研究廣泛地涉及漢語音韵學、訓詁學、《說文》學和現代漢語語法等諸多領域。他撰著的《說文解字通論》、《訓詁學簡論》、《訓詁方法論》、《訓詁與訓詁學》等著作在學界影響深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