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對下半年新增流動性不可掉以輕心

http://www.CRNTT.com   2011-07-20 08:23:23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訊/對下半年通脹形勢預期和判斷,需要特別關注CPI增長的翹尾影響、年初以來的新增價格上漲因素與政策效果、負利率的影響三方面因素。上海證券報發表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曉蕾文章如是說。

  文章分析,從今年下半年通脹形勢看,一方面是翹尾效應也稱滯後效應下降,即上年商品價格上漲對下一年價格指數的影響部分將下降。通過筆者的計算,6月翹尾影響達到今年最高的3.96%,也就是說,6月6.4%的CPI增長中,有接近4%是上一年價格水平上漲的滯後影響。計算顯示,6月後翹尾影響將逐月遞減,第四季度翹尾效應或將減弱至1%左右,到12月翹尾影響基本消失。

  另一方面,通脹拐點不可預測。經濟具有周期性變化是宏觀經濟理論和實踐的共識,但是周期的長短並不具有一定之規,經濟形成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的時間是因周期形成原因而各不相同的。經濟學家一般能提前“預測”趨勢,但不會判斷“拐點”,因為趨勢具有規律性,“拐點”沒有規律性可循。CPI翹尾影響大小也非判斷通脹拐點的根據,2008年上半年,CPI增長1月的翹尾因素最高,達到5.18%,但CPI增長在上半年的最高點8.7%出現在2月,而2月的翹尾影響僅是2008年前六個月的倒數第二高。所以按照規律性,CPI在近期還會高位運行,第四季度會有較大下降幅度的預期,需要假設 “沒有過高的新增因素”。

  僅有翹尾因素下降,通脹形勢並不一定能緩解,年初以來新增的價格上漲因素也不能忽視。比如輸入性通脹的新增影響。包括石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年初出現一輪大幅上漲,對中國以及各國通脹構成巨大的輸入性壓力。因為美國政治和經濟的原因,5月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被調整”了一次,國內購進價格指數連續兩個月下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輸入性通脹壓力部分緩解在下半年會滯後顯現。不過筆者認為,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寬鬆美元貨幣因素並未改變,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仍然是上漲態勢。不過,由於美國經濟疲軟和歐洲債務危機引發的震蕩,增幅會低於上半年。綜合考量這輪“被調整”和價格仍然呈上升態勢的判斷,今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對國內通脹的新增影響呈“中性” 狀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