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賣獎醜聞:臨時工成“頂罪”的脊梁?

http://www.CRNTT.com   2011-07-20 12:33:37  


 
誰才是真正製造“中華脊梁”的臨時工?

  2011年07月20日09:58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戈海 

  前日中國經濟報刊協會(簡稱中經報協)表示協會公章被冒用後,昨日,“中華脊梁”活動另一“主辦方”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長劉守家也表示,有人冒充該研究會,偽造並發布了“中華脊梁”活動文件。活動承辦方、北京國發中科信息技術研究院稱,文件是一個臨時工偽造的。(7月19日《新京報》)

  不知從何時之始,“臨時工”就成了新時代下“替罪羊”的新表述。聽過見過多次“臨時工”製造“麻煩”之後,“中華脊梁”也步入後塵,成了萬惡的“臨時工”愚弄民意低劣手段。不過昨日有一個消息,稱網友曝光的紅頭文件上顯示的主辦方之一、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相關負責人承認,活動要收取參會者9800元費用,但該費用為會務、食宿等費用,並非拿獎費。但到了承辦方這裡紅頭文件卻是臨時工偽造的,主辦方與承辦方的回應“打架”,只能讓公眾更加相信一個事實“中華脊梁”是個沒“脊梁”的評獎。

   主辦方承辦方沒“脊梁”,所以注定這個獎也沒有“脊梁”。首先,主辦方、承辦方有無資格評選“中華脊梁”,答案是肯定的,一個平時不顯山不露水在坊間根本無甚威信的機構,是沒有資格評選“中華脊梁”的。之所以“脊梁”的評選能引起關注就在於“脊梁”在中國文化中所承載的特殊意義,而且也是因為如此,所以“脊梁”評選本來就該全社會的參與,而不是誰想評就評,誰想當裁判都可以上場的話不是證明評獎更沒“脊梁”嗎?

  其次,“脊梁”一詞有剛正不屈的意思,也有敢於擔當的意思,可是“中華脊梁”的承辦方面對公眾的質疑,不僅沒有敢於擔當的勇氣,反而依據“臨時工偽造文件”來打發公眾,試問這樣的承辦方可有一點“脊梁”?再者說了,哪個臨時工有這麼大的能耐,能夠拿到一個機構的重要的印章偽造文件,更是把這個文件昭告天下,膽量太大了點吧!不論這個“臨時工”真假與否,都令人驚詫若為真,則說明主辦承辦機構管理大有問題;若為假,則說明“中華脊梁”實際上就是一場有組織的鬧劇。當然,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十有八九“臨時工”是假的。

  但從另一種層面而言,其實“臨時工”也是真實存在,而這個“臨時工”就是“中華脊梁”的主辦單位、承辦單位以及眾多為這個獎而奔走宣傳的人,不過卻是個冒牌的“臨時工”。道理很簡單,全國公眾或者中華文化圈的所有人,沒有誰去授命這個“脊梁”獎的評選。主辦方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承辦方北京國發中科信息技術研究院是自己舉辦“脊梁”的評選,就是以“脊梁”為噱頭,賺取眼球效應。而且我們也不知道“脊梁”的評選究竟會舉辦幾屆,是誰想辦就辦嗎?因此,可以說“脊梁”將本就是“臨時工”評選的“臨時獎”。

  可以說,如果不是開始有人對倪萍獲“共和國脊梁”的關注,想來“脊梁”評選就會淹沒在浩瀚的網絡信息中,而不會被輿論和媒體所關注,更不可能成為公共事件。而且,更嚴重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還有多少類似的“臨時工”正在或準備拿公眾開涮。所以,筆者認為,對這個“臨時工”應該採取一些重罰措施,以儆效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