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PM2.5將引爆中國“空氣革命”

http://www.CRNTT.com   2011-11-30 14:45:32  


 
80%中國城市很難達標

  先來看看幾個數字,雖不起眼,但不要低估它的意義。《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第2稿認為,目前,PM2.5日均及年均濃度的達標值可設為0.075毫克/立方米和0.035毫克/立方米。

  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現行的《空氣質量準則》規定,PM2.5日均濃度的準則值(即安全值)為25,過渡期分75、50、37.53個階段;年均濃度在10以下為安全,過渡階段設35、25、15三個目標值。換言之,中國可能將採用過渡期第1階段的數值作為PM2.5的“國家標準”。(本段數值的單位均為微克/立方米)

  “這是一個將在5年後才在中國實施的空氣質量標準,卻把PM10、PM2.5的達標濃度定在WHO認為‘長期暴露會增加大約15%的死亡風險’的水平上。這是對公眾負責嗎?”

  為“盡一個環保學者的社會責任”,“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報告團”成員李皓建議,應將PM2.5日均濃度限值收緊至0.025毫克/立方米,年均值修改為0.02毫克/立方米。

  0.075毫克/立方米與0.025毫克/立方米,差別究竟幾何?這從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戴海夏、宋偉民等研究人員2002年進行的一項實驗中可以窺見。他們對上海某一中心城區大氣中PM10、PM2.5的污染濃度與居民日死亡數進行了分析,認為兩者之間存在顯著關聯,即,當大氣中PM2.5濃度上升10微克/立方米,總死亡數上升0.85%。由此推導,如果將PM2.5的日均均限值定為0.075毫克/立方米,居民的日均死亡數預計較0.025毫克/立方米時增加4.25%,那麼,這樣的天氣能否稱得上“安全”?

  “使用WHO最低級別的標準,這說明,我們尊重了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若某城市達標,可以認為,其基本滿足了我們對於空氣質量的要求,至於對人體健康是否存有不利影響,這是一個科學、客觀的問題。畢竟,這只是WHO最低級別的標準,而這個組織顯然認為,只有達到更高的標準,才能確保對人體健康沒有威脅。”馬軍分析道。

  但中國的現實有些“殘酷”。“即便是日均值75微克、年均值35微克的標準,80%的中國城市都需要通過極大的努力才有可能達標。若限值再收窄,幾乎所有城市都會不合格。”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原總工程師魏複盛告訴時代周報,“國標”的作用在於為大多數城市樹立一個奮鬥目標,如果定得太高,就失去了意義。“這是綜合考慮社會經濟、技術發展、人體健康等因素後的產物。”

  “我國推行環保標準時,通常會採取過渡措施緩解市場壓力。目前的限值確實有利於指標值從無到有的制定,也較容易大規模推廣,但畢竟,限值尚未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上並未體現出對空氣污染的改變。”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盤雨宏告訴時代周報。

  “初期,我們可以利用WHO的研究成果,制定一個要求較低的PM2.5國標,先讓公眾熟悉這些數值,改進只籠統公布一個空氣質量指數(AQI)的做法,後期,再對這些數值做進一步解讀。比如,易感人群在0.075微克/立方米的環境中是否仍需採取一些保護、規避措施,研究人員要給出相應的建議。”馬軍說。

  爭論仍在繼續,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即便城市的PM2.5日均濃度達到了“國標”,那時的空氣仍可能對人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