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全民免費醫療:並非理所當然

http://www.CRNTT.com   2012-03-28 11:38:54  


 
  不存在一個最好的醫療保險模式

  以上不管哪種模式,實質上都是積累預付款用於衛生保健,只不過有些用徵稅的形式積累,有些通過社會保險,有些通過商業保險,有些通過儲蓄。但都有其優缺點,無法斷定哪種是最好的健康保險體系。

  而且,隨著社會發展的前進,各個國家都在進行醫療改革,以調整原有的醫保模式。例如,英國醫改就針對其效率低下的弊病,以市場化為指導,盡量減少政府在醫療衛生體制中的作用,在醫療服務體系中實行進一步的管辦分離。而美國醫改則主要增加政府和社會作用,以讓醫保變得更加普及。

  不過,英美兩國的醫改也有一個總的趨向,即在籌資和醫療衛生體制的宏觀管理上,發揮政府的組織領導功能,而在醫療衛生的實際生產和微觀管理過程中,政府放手和退出。政府需要明確自己在醫療衛生體制中的角色和地位,該管的不管不行,不該管的硬抓著不放也不行。

  ■ 中國醫療保險制度該如何前進

  中國醫保的根本問題是沒有當作福利事業

  長期以來,醫療、教育、住房被民眾廣泛稱為“新三座大山”。何以中國人在醫療問題上如此怨聲載道?關鍵是幾乎所有先進國家,政府都在把衛生事業作為一項福利工程在做,而在中國,在相當長一段時期,並沒有把衛生事業看成是福利事業。看病貴、看病難除去發展水平低之外,有很大程度是政策因素。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曾一語道破天機——

  “以市場為基礎的衛生體制導致患者直接支付大幅增加,1980年—2000年,中國患者直接支付在衛生總費用中的比例從20%左右提高到60%,這讓許多中國人不得不面對災難性的醫療支出。這種市場機制還意味著醫院不得不依靠患者的繳費來生存,同時迫使醫生在開處方和開展治療的時候考慮更多的是他們的創收潛力,而不是臨床療效。”

  這意味著,這段時期的所謂醫療保險根本談不上是“保險”,完全沒有起到分攤醫療風險的效果,生大病就只能認倒黴。

  所以當務之急是增加政府投入

  在新醫改方案啟動之前,在我國衛生總費用中,直接來自政府的部分大約占20%,直接來自個人看病掏腰包的部分大約占50%,其餘的30%來自社會支出(企業和就業人員的醫保支出)。醫改的目標就是要降低個人直接付費的部分,提高其他兩個來源的份額。從而有效地解決看病貴的問題。

  而最需要提高的,就是政府支出的部分,因為政府投入的多寡直接決定是否把衛生事業當作一項福利。目前我國政府衛生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比例僅為10%左右,遠低於大多數發達國家。即便是私人醫療產業極其發達的美國,政府衛生支出的比重也了占整個衛生費用的近一半。中國政府已經提出,將個人支出的比重下降至30%以下。為此,本輪新醫改方案提出我國將逐步實現“兩個提高”,即“逐步提高政府衛生投入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使居民個人基本醫療衛生費用負擔有效減輕;逐步提高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要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