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文物造假產業鏈:專家與文物販子聯合騙買主

http://www.CRNTT.com   2012-04-09 14:00:41  


 
  南石山村和唐三彩的淵源,上溯不過百年。20世紀初,隴海鐵路修築至邙山,在南石山村附近發現大量唐三彩。南石山村人有制琉璃瓦的手藝,最初修補破損的三彩,後來有了燒制的手藝。

  手藝流傳到現在,不是誰都有能力做高仿品。做得好的幾家,都有“獨門秘方”。“手藝是老一輩傳下來,釉料的配方是慢慢琢磨出來的。”村子裡的工藝美術大師高水旺說。

  曾經,沒有那麼多講究。村支書高新寬說,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鄰居之間還會互相教手藝。

  到了後來,手藝分出了層次,秘方更多是各家傳承。在村子裡,提起傳人,村民會上溯到最初的老藝人,誰家是真傳,誰家是旁系,分得清清楚楚。

  南石山村,更多村民賣唐三彩和北魏陶俑的工藝品和低仿品。

  一匹嶄新的唐三彩黑馬賣150元,唐代人俑50元一個。為了能有一點古舊的效果,人俑上沾了點細土。“像古墓裡出來的帶點土腥。”村民郭尚武說。人俑做工並不精致,主要搭配著新的工藝品賣。

  郭尚武說,現在整個南石山村,真能做到以假亂真的,也就是兩三個人。“他們輕易不給人做,一般是熟人介紹”。

  其他的村民,常常會在被詢問能否當真的賣時,簡單回答一句“咋不能”。然後補充一句,“看你賣給誰”。他們的產品價格不高,“哄哄不懂行的人沒問題”。

  真正的高仿品,從最初的程序就與低仿品區分開來。

  尋找唐代的高嶺土更像一個說法。高水旺年輕時曾在洛陽各處尋找高嶺土,“希望找到最接近唐代的土”。

  真正重要的是塑形。“要對著真三彩塑”同樣有著大師稱號的張二孬,年輕時頗見了不少真的唐三彩。那時候常有破損的三彩送到他那裡,他少要錢甚至不要錢,只希望能多看幾眼真東西。

  跑博物館,不讓照相就站在那裡臨摹。有的博物館要做複製品,趕緊搶下機會。

  當然塑形“靠的也是天分和多琢磨”。怎麼塑出古代馬停步喘氣時的鼻翼擴張,人俑的面部表情,需要細細琢磨。

  形是一切的根本。塑好形,上窑燒。唐代用柴窑,大師們自然也要用柴窑。但這更多的是種宣傳手段。“電窑容易控制溫度,更好燒。”張二孬說。

  燒好素胎,上釉。唐三彩判斷真偽,也更多是看釉。在南石山村,每家都有每家的秘方。即使沒有秘方,也要遮掩一下做樣子。

  “釉色配料是秘密,傳兒不傳女。”高水旺說。

  村民們津津樂道於唐三彩的“芝麻片”。真三彩上面的釉片有小而細密的開裂,看起來像芝麻。高仿品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才能以假亂真。更重要的,這種開裂,肉眼看起來層層叠叠,但手摸上去卻要光滑無比。

  村民張霞一遍遍蹭家裡的三彩馬,蹭得那部分油光發亮,“你到村裡找找,誰也沒有我家的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