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61年不遇”不是北京脆弱的借口

http://www.CRNTT.com   2012-07-23 11:26:06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訊/曾有人問知名女作家龍應台:“如果被帶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如何分辨它是否發達?”她說:“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個小時。如果你撐著傘溜達了一陣,發覺褲腳雖濕卻不肮臟,交通雖慢卻不堵塞,街道雖滑卻不積水,這大概就是個先進國家;如果發現積水盈足,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鍋子撈魚,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家。”

  21日,北京遭遇強暴雨,截至22日淩晨2點北京城區降雨量212毫米,據稱這是61年來北京經歷的最大強降雨。北京市政府新聞辦最新通報是,截至22日17時,北京市境內共發現因暴雨死亡37人.據通報,死亡的37人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擊致死1人,觸電死亡5人。湖南紅網評論指出,61年不遇不是城市脆弱的借口,我們的“神九”已成功完成太空之旅,我們的“蛟龍”已經可以探秘7000米深海——建一套可以安然度過百年不遇暴雨的排水設施,很難嗎?

王穎:61年不遇不是城市脆弱的借口

  2012-07-23 08:44:09 湖南紅網

  完善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統並不是一件難事兒,能不能做到關鍵在於現在的城市決策者願不願意去做,當然我們需要在制度和機制上做一些改革,讓這一切不取決於官員的官德,而是制度指引下的必然選擇。

  21日,北京遭遇強暴雨,截至22日淩晨2點北京城區降雨量212毫米,這也是61年來北京經歷的最大強降雨。目前,強降雨已造成10人遇難。

  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城市裡的汪洋”了,但這一次筆者還是吃了一驚。一場大雨,就讓這座現代化的中心城市陷入了癱瘓,道路交通被迫中斷,地鐵停運;就讓10個鮮活的生命瞬間消逝;就讓這個往日光鮮的城市變得灰暗。

  這場61年不遇的大雨,來勢汹汹,但它卻掩蓋不了這個城市的脆弱。

  首先是城市災害預警系統的脆弱。據了解,我國多數城市的預警系統並不是綜合性的預警系統,而是按照災害依附於相應的責任機構建設的分項災害防禦系統。這將導致各部門不能在第一時間統一配合應對災情。另外,群衆欠缺災害預警意識,各地缺乏針對群衆的關於如何減災的教育活動。

  相比之下,其他一些國家在這些方面就做得很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比如,德國將自然災害與工業事故、傳染病疫情等納入災害範疇。聯邦內政部下屬的居民保護與災害救助局專門負責重大災害的協調管理職能,目的是將公民保護和災害預防結合起來。居民信息服務一方面讓公民得到有關救援系統、公民保護以及危急情況下的自我保護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滿足公民在危機情況下的信息需求。受聯邦內政部委托,居民保護與災害救助局出版了《居民保護》季刊,介紹有關自我保護和災害預防方面的信息。此外,人們還可以通過撥打特定的熱綫電話了解如何應對洪水、火災、化學品洩漏等事故,或是通過登陸居民保護與災害救助局網站以及DENIS查找有關信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