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歷史話題:馬克思是怎麼評價太平軍的

http://www.CRNTT.com   2012-11-10 09:17:13  


 
  洪秀全捧著《勸世良言》猛讀了一通,卻完全無助於科考。第四次科場失意後,他病倒了,高燒四十多度,連續四天,眼前出現了不少幻象。

  大病初愈的洪秀全在蓮花塘村謀了一個塾師的職位,掙點糧食糊口。這期間,鬱鬱寡歡的他又拿出了《勸世良言》,仔細研讀,逐漸萌發了“罷黜諸神,獨尊上帝”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粗略的理論體系。

  雖然這套體系披著基督教的外衣,但由於對教義不通,連 《聖經》都沒讀過,洪秀全只能走捷徑,從儒家典籍中“鈎沉”出有“上帝”的語句來附會自己的理論。

  《詩經》中有“上帝臨汝”,《易經》中有“薦之上帝”,《書經》中有“唯皇上帝”,但都與基督教的“上帝”之意相去甚遠。而洪秀全卻能創造性地認為:“歷考中國史册,自盤古至三代,君臣一體,皆敬拜上帝。”同時,他大肆編排第三次趕考後發高燒見幻象說胡話的經歷,聲稱自己那次“死過去”其實是去見上帝,受命再次“下凡”,誅妖救世。同時,他還編造出一個“上帝”的對頭“閻羅妖”,隨時把這個假想敵附會到任何反對派身上。

  對這樣一個山寨版的“基督教”,英國人富禮賜在《天京游記》一書中哭笑不得道:“教皇如果有權治他洪秀全,早就把他燒死了!”洪秀全卻不理會這些質疑,他與兒時玩伴馮雲山、族弟洪仁玕一起,開始緊鑼密鼓地把造神當成事業來做,發展徒眾,宣揚“教義”,結會禮拜。日積月累,花縣地區聚集了不少教徒。

  有了信徒,洪秀全膽氣倍增,他用教友捐贈的銀錢,找鐵匠打制了一把“斬妖劍”,歌以咏志: 

楊秀清急中生智,搭救馮雲山

  唾沫四濺地“宣教”之餘,洪秀全還不遺餘力地到處砸孔聖人的牌位。此舉在當地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廣州開化較早,人民樂於接受新鮮事物,但在心理上仍然對孔儒推崇備至。洪秀全此舉引起了眾人的反感,最終導致他丟掉了塾師的飯碗。

  丟了工作的洪秀全並不氣餒,同馮雲山及幾個年輕人離開老家,踏上了在珠三角地區游走布道的征途。

  可惜,幾個月的游歷除了沿途倒賣筆硯掙了些小錢,傳教的成績很不理想,總共只有五十多人入教,其中還有不少是衝著可以打折買紙硯而口頭表示加入的。失望之餘,一行人決定去廣西發展。

  1844年,洪秀全和馮雲山到了貴縣的賜穀村。之所以選擇在此落腳,皆因洪秀全有個表兄王盛均在這里居住。二人住下後,一面當塾師謀生,一面傳教。由於“獨尊上帝”,排斥當地人祭祀的“土神”,引發眾怒,僅住了幾個月就呆不下去,二人不得不黯然離開了賜穀村。

  洪秀全回到花縣,仍以塾師的身份混飯吃。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奮筆疾書,寫出了《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訓》等文章,內容多為勸人向善的民歌體打油詩。一改昔日破孔聖牌位的張狂,洪秀全只斥佛老為“邪教”,反倒說了一些孔孟之道的“好話”。吃一塹長一智,洪秀全深悟孔孟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難以動搖,故而從“痛批”轉為了“利用”。

  就在洪秀全埋頭搞創作的同時,當年選擇留在廣西的馮雲山在紫荊山地區傳教的效果愈發顯著,不僅徒黨日多,還有了“拜上帝會”的正式名稱。紫荊山是廣西最落後的山區之一,岩壑深廣,特別適合打游擊。

  馮雲山也是個落第書生,但他卻熟讀經史,博覽百家,既有政治頭腦,又有組織才幹,在太平天國草創時期可謂最核心的策劃者,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洪秀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