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歷史鈎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甲午海戰

http://www.CRNTT.com   2012-12-02 10:02:43  


 
  直到大戰爆發前,無論從數量上看,還是從質量上看,北洋艦隊的裝備北洋艦隊都不比日本聯合艦隊差!北洋艦隊的裝甲數量和質量都超過了日本聯合艦隊。當時,北洋水師與聯合艦隊鐵甲艦方面的數量比是6:1,中國遙遙領先;非鐵甲艦方面,8:9,日本略勝一籌。定遠號、鎮遠號的護甲厚14寸,即使是經遠號、來遠號的護甲厚也達9.5寸。日本方面,即使威力最大的“三景號”艦,也缺乏北洋艦隊這樣較大規模的裝甲防護。而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綜合了英國“英偉勒息白”號和德國“薩克森”號鐵甲艦的長處設計而成,各裝12英寸大炮4門,裝甲厚度達14寸,堪稱當時亞洲最令人生畏的鐵甲堡式鐵甲軍艦,在世界也處於領先水平。就火炮而言,無論大口徑火炮,還是小口徑火炮,北洋艦隊均占優勢。200毫米以上大口徑的火炮,北洋艦隊與聯合艦隊的比例是26:11,我方遙遙領先;小口徑火炮方面,北洋艦隊與聯合艦隊的比例是92:50!只有中口徑火炮方面,日本稍稍領先,中日比例是209:141!就平均船速說,日艦每小時比我艦快1.44節。

  甲午海戰失敗的關鍵一是彈藥,二是戰陣。各艦出海時奉命只帶一半數量炮彈,更糟的是每門主炮只攜帶1發實彈,其餘全是教練彈,其中2艘鐵甲艦一共只攜帶了7發實彈(1門主炮只有0.87發實彈),一說2艘鐵甲艦一共只攜帶了3發實彈(1門主炮只有0.37發實彈),而擊中日軍艦艇的210MM-305MM炮彈全都是爆炸力很小的教練彈,如果都是實彈,大清的2艘鐵甲艦可以在10分鐘內消滅日本聯合艦隊。 甲午海戰日軍艦艇都是沒裝甲的,就是教練彈或47MM炮彈都能造成重大破壞,日本旗艦鬆島號在交戰中初期就被平遠的260MM主炮轟中1彈,被定遠的305MM主炮轟中2彈,這3發炮彈有1發是實彈鬆島早就沉沒了。教練彈彈頭裡是只有1/15的裝藥,其餘都是用來配平重量的沙子與木糠,裝藥的作用只是用來顯示彈著點。

  為什麼不帶實彈出海,責任都扣到李鴻章腦袋上了,說李鴻章為了保全北洋水師實力,授意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不帶實彈,實際李鴻章冤枉,北洋陸軍才是李鴻章的核心力量,才是他成為晚清第一大臣的最主要力量,北洋水師只是錦上添花,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也不會影響李中堂的地位。李鴻章的錯誤在於任命了無恥小人丁汝昌做北洋水師提督。

  丁汝昌1836年出生於安徽廬江北鄉石嘴頭村,14歲時,父母在荒旱中雙雙餓病而死。1853年,走投無路的丁汝昌參加了太平軍,駐安慶。1861年隨程學啟叛反,編入湘軍,為哨官,授千總。1862年被撥入淮軍劉銘傳所部,不久升營官,領馬隊。後在作戰中先後擔任了馬隊的參將、副將。1868年,因對拈軍作戰有功,授總兵,加提督銜,賜協勇巴圖魯勇號。1874年,朝廷“裁兵節餉”,丁汝昌被置於“閑散”之列,便致書抗議。丁汝昌是農民起義軍的叛徒,並是靠鎮壓農民起義而發家的。丁汝昌是地道的陸軍,對海軍一竅不通,如果他努力學習、發奮圖強,加強對士兵的操練,僅僅缺少治理海軍的經驗和才幹,還是可以彌補的,可惜的是他還缺少作為將帥的“德”,首先生活腐敗。據載:丁汝昌“性情浮華,毫無韜略,雖為海軍統帥,而平日宿娼聚賭,並不在營中居住……”(見福建道禦史安維峻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嚴申官軍紀律以收人心摺,附件二》)。其次是不關心軍艦設備的保養和維修。人們發現,“鎮遠、定遠艦上的士兵,常在艦炮上張曬衣褲。”(苑書義等著《中國近代史新編》(中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不僅如此,些艦只還不務正業,早在1891年就出現了“中國炮艦和運煤船從事旅客運輸業務”以謀利的報道,1892年又傳出了“大批軍艦定期運送旅客”的披露。這樣的人打仗不敗才怪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