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文革中教師為何兩度遭遇暴力高峰

http://www.CRNTT.com   2013-08-22 12:38:56  


左:陳毅之子陳小魯;右:陳小魯通過網絡公布的道歉信。
 
  文革初期教師群體所受暴力缺乏統計數據,但可參考“反右運動”中教師的遭遇

  文革初期發生在北京各大院校針對教師群體的種種暴力,已有相當多的資料披露,此不贅述。儘管在此一期間所發生的慘劇並沒有也不太可能有詳細的數據統計,但這些慘劇既然以“反右”的邏輯進行,則不妨參考一下反右運動期間教師群體的遭遇。

  據中山大學李若建教授統計披露,“一般認為,右派是知識分子,這並沒有錯,但是右派是哪一類知識分子,卻少有人注意。根據大量的地方志和地方文獻記載,半數左右的右派是中小學校教師。1957-1958年河南省有7萬人被打成右派,其中教師4.1萬人,占58%,是筆者所見到省級右派職業構成中,教師比重最高的。在河南省內部,一些地區右派中教師的比重更加高。55萬多名右派當中,絕大多數並非著名人士,而是受過一點教育的普通人。……過去受到關注的往往是工作生活在大城市的右派,其實絕大多數右派工作生活在小城市和鄉村。而且越是基層,右派的比重越高。……筆者估計在右派分子中間,大約40~50%是中小學教師,另外20~30%左右是縣級以下基層幹部,還有5%左右是大中專學校的學生。也就是說,這些小人物構成右派分子的70~80%,甚至更多一些。”(李若建:《庶民右派:基層反右運動的社會學解讀》,《開放時代》(廣東)2008年第4期)

  上述數據提醒我們,按50年代反右運動的邏輯,1、教師群體在“右派分子”中占據著絕對的數量優勢,是整個反右運動中受災最慘重的群體;2、這一群體內部,受災最慘重的是基層中小學教師,但後世對反右運動關注的焦點,往往集中在一些著名知識分子或著名大學教授身上,有意無意地遮蔽了歷史的真相。文革初期對教師群體的鬥爭,既然沿襲了反右的邏輯,大約也應該具備上述兩項特征。

  “造反派紅衛兵”亦曾參與迫害,其上台並未改變教師群體的境遇

  誠然,許多“造反派紅衛兵”骨幹因出身並非“自來紅”,曾和教師群體一起,被“老紅衛兵”和“官辦紅衛兵”打入“右派”另册。但這並不意味“造反派紅衛兵”壓倒“老紅衛兵”和“官辦紅衛兵”後,教師群體的境遇能夠得到改善。譬如,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造反派”組織“井岡山”,在和“老紅衛兵”隔樓對壘時,即曾用布蒙住兩位校長和三位老師的眼睛,將五人驅趕到四層樓頂,用皮鞋底抽打。如此做的原因,是對面樓上的“老紅衛兵”罵他們“保守”,故而欲以此來證明自己“革命”的徹底程度。

  當然,一者,“造反派紅衛兵”的主要鬥爭對象是“走資產階級道路的當權派”,故而多在社會上活動,對校內的“地富反壞右”關注度有限,1966年夏天那種對教師群體狂風暴雨式的的暴力迫害已經有所緩和。此一過程,正如文革學者王友琴所描述的那般:“1966年7 月28日決定從學校撤離‘工作組’,8 月5 日就有老師被打死。到8 月下旬,發展到在北京每天有幾百人被打死。9 月後每天被打死的人數漸降。”二者,為了區別於“老紅衛兵”和“官辦紅衛兵”,“造反派紅衛兵”也曾將部分被打倒的“右派教師”重新樹立為“革命教師”,如“首都部分大專院校中等專業學校毛澤東思想學習班”編寫的《天翻地複慨而慷——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大事記》(修訂本,北京,1967) 1966年6月23日條下,就有這般記載:“僅在二十四所高等院校統計,反革命工作組把一萬零二百一十一個革命小將打成‘右派’,把二千五百九十一個革命教師打成‘反革命’”,這2591個被打成右派的教師,又被重新確認為“革命教師”。但總體上,只要“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著學校”這一定論不變,無論哪一派紅衛兵在校內掌權,教師群體的境遇始終都好不到哪裡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