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閩南方言與兩岸文化交流調研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4-06-26 16:02:38  


閩南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表1:兩岸青少年閩南方言態度、家庭親密度與歸屬感需要的差異分析
  中評社╱題:閩南方言與兩岸文化交流調研分析 作者:王卓亮(漳州),閩南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講師、心理學碩士;陳順森(漳州),閩南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院長/應用心理研究所教授、心理學博士;黃亮(漳州),閩南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副院長/應用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心理學博士

  【摘要】兩岸文化交流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內容與途徑,閩南方言則是兩岸文化交流的紐帶與媒介。閩南方言是閩南族群身份認同與精神認同的核心元素,充分發揮其優勢,增強兩岸同胞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是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重要途徑之一。青少年是閩南方言賡續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主體。本研究采用《青少年閩南方言態度量表》、《歸屬感需要量表》與《家庭親密度分量表》,調查了福建閩南地區與台灣地區共378名青少年。結果表明,海峽兩岸青少年對閩南方言均持積極認同態度,閩南方言可作為提升兩岸同胞交流與信任的情感紐帶。同時,歸屬感需要在家庭親密度與青少年閩南方言態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揭示了家庭親密度與歸屬感需要是影響閩南方言傳承的重要因素。以福建閩南地區和台灣地區的家庭為單位,倡導弘揚閩南方言,傳承良好家風家訓,對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問題提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中華文化內涵豐富浩瀚,是多元地域文化并存與發展的結果,閩南文化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中華文化的繁榮與昌盛作用不可忽視。閩南方言承載和傳遞著豐富的閩南文化信息和價值觀念,是閩南族群身份認同與精神認同的核心元素。因此,保護和傳承好閩南方言,有利於提升海峽兩岸同胞信任與交流的品質,增進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閩南方言是閩南族群知識、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在增進人們情感交流、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平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瞭解兩岸同胞對閩南方言的態度,是傳承與發展閩南方言的預見性指標。方言態度是人們對某種方言的使用價值的看法,其中包括對此方言的地位、功能以及發展前途等的看法①;方言態度也是社會群體心理的反映,人們對某種方言的態度,是該方言社會地位的體現②;語言態度是對不同語言及語言使用者的情感、認知與行為的價值反應③。另外,親子關係的質量影響孩子對母語的態度,當家長與青少年保持更加良好的關係時,青少年對母語有著更加積極的態度,他們將對家長的情感延伸到了母語之中,有著更強使用母語的意願④。家庭親密度會影響學生在學校的歸屬感,家庭親密度越高,學生在學校裡的歸屬感越高;反之,家庭不滿意度越高,學生在學校的歸屬感也越低⑤。可見,家庭親密度是影響語言態度及個體歸屬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索閩南方言態度、家庭親密度及歸屬感需要三者的關係,能增進我們對影響海峽兩岸青少年閩南方言態度內外因素的理解。

  閩南方言是閩台兩地共同使用的方言之一, 對促進兩岸同胞文化與情感的交流具有重要意義。青少年是閩南方言賡續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主體,也是“兩岸一家親”的主體,他們對閩南方言的態度直接影響閩南方言的生存與發展。如何在新時代讓海峽兩岸青少年更好地接受和使用閩南方言、熟悉并熱愛閩南文化,是值得我們探索的重要課題。本研究以閩南方言態度為切入口,探索影響閩台青少年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的內外因素,以期助力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和祖國完全統一。

  二、研究過程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方式,利用《青少年閩南方言態度分量表》、《歸屬感需要量表》與《家庭親密度分量表》作為量化標準。問卷調查工具為網絡上的“問卷星平台”,面向福建閩南地區和台灣地區青少年施測,共回收有效問卷378份。其中,男生132人,女生246人;福建283人,台灣95人;平均年齡為16.16歲。所有測試者均通過問卷星填寫完成如下量表:

  青少年閩南方言態度量化標準采用自編的《青少年閩南方言態度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為0.937,分半信度為0.912。 

  家庭親密度量化標準采用費立鵬等編製的《家庭親密度分量表》⑥,內部一致性係數為0.943,分半信度為0.911。

  歸屬感需要量化標準采用Leary等編製的《歸屬感需要量表》⑦,內部一致性係數為0.80,重測信度為0.87。

  三、研究結果

  (一)海峽兩岸青少年閩南方言態度、家庭親密度與歸屬感需要的差異分析

  對青少年閩南方言態度、家庭親密度與歸屬感需要進行地域差異分析(見表1),福建閩南地區(M =3.87)與台灣地區(M =3.59)青少年在閩南方言態度總分及三維度上得分均在中上水平;福建閩南地區青少年在家庭親密度(t=1.892*)、閩南方言態度(t=3.220**)、方言認知(t=4.115***)、方言傳承(t=4.683***)的得分顯著高於台灣地區;另外,福建閩南地區(M =4.89)與台灣地區(M=4.69)青少年的歸屬感需要都較高,但差異不顯著。

  [表1:兩岸青少年閩南方言態度、家庭親密度與歸屬感需要的差異分析]

  (二)回歸分析與中介作用檢驗

  回歸分析顯示,家庭親密度越高,對閩南方言持有越積極的態度(t=4.032***),對方言認同度越高(t=9.100***)、方言能力越強(t=4.689***)、方言傳承意願越積極(t=6.633***);家庭親密度越高,歸屬感需要也越高(t=4.586***)。

  以家庭親密度為自變量,閩南方言態度為因變量做中介效應檢驗。家庭親密度對青少年閩南方言態度的直接效應顯著(β=0.388),家庭親密度可通過歸屬感需要正向影響青少年閩南方言態度(β=0.026),且歸屬感需要在家庭親密度與青少年閩南方言態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見圖1)。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