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財政司:全力保就業 同舟渡難關

http://www.CRNTT.com   2009-03-04 10:52:02  


 
             措施切中需要 非杯水車薪 

  保障就業最有效的方法,始終都是讓經濟全面復甦。所以,預算案提出多個經濟發展方向,例如中港經濟融合、創意經濟和綠色經濟等,都將會是我們經濟的增長點,為我們帶來長遠的商機和就業。但在短期而言,保就業的重點,則是在應對周期性失業,以有限的資源,對症下藥地紓緩失業問題。 

  針對性地為失業重災區提供工作和培訓機會,一擊即中地協助最需要人士,是預算案的工作重點。在各行業中,建造業的失業高達7.2%,而裝修保養工程失業率更高達9.5%,情況最惹人擔心。所以,保就業措施為建造業的工友,帶來逾五萬七千個就業機會。此外,預算案提出要加快各項大小及基建工程,例如“樓宇更新大行動”不但維修一千幢舊樓,更會在未來兩年為工友開創一萬個就業機會。 

  面對經濟周期導致的失業情況,保就業措施主要協助失業者渡過難關。施予援手需按緩急輕重,現時高技術工人如經理、專業人員等的失業率為2.3%,相反,技術工人的失業率則達4.9%。所以,保就業措施的重點是為低技術工人提供保障和支援,當中為受到失業困擾的白領,也創造了九千個工作機會。 

  在各個年齡階層之中,青少年失業情況最為嚴重,現時青年失業率高達9.6%。我們念玆在玆,將“展翅計劃”、“青見計劃”保就業措施擴大,希望為待業青少年創造實習和培訓機會,增加他們的歷練,助他們成為香港經濟的生力軍。所以,我們增加大量資源,撥備三萬五千個名額。這些名額,可按社會需求而定,若社會需求增加,我們亦會作出配合。 

            善用資源 為持久戰作準備 

  保就業是一項應對金融風暴威脅而推出的社會和經濟工程。我們希望在有限資源下,能夠為最有需要市民提供最多的援助。單靠政府開創職位,並非解決失業問題的良方;社會上需要的就業職位亦不可能、亦不應全數由公務員職位取代,否則政府的架構將會急劇膨脹。故此,在經濟困難時期,為社會提供臨時工、短期工和培訓實習機會的目的,主要是向社會上有需要人士施以援手,讓他們透過培訓提升就業能力,資助他們渡過難關。在經濟回復正常,生機再現時,就業市場大量招聘人手,而培訓實習的經歷和工作經驗,將成為市民投入職場的本錢。 

  今次金融風暴的來勢波譎雲詭,現時難以準確預測對經濟的打擊,但未來的就業情況肯定充滿挑戰。面對這種惡劣情況,我們一定會協助有需要的市民,毫不吝嗇地協助大家渡過難關。亦正因情況難以逆料,我們更要善用資源,務使保就業措施一矢中的,萬一情況繼續轉差,我們亦將會有能力推出更多適時的措施,豐富保就業措施的內容,與市民同舟共濟,渡過難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