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符玉瑤:華陰市政府是怎樣喝災民血的

http://www.CRNTT.com   2010-10-21 12:01:32  


 
安置

國家撥5906萬元建房

  為了盡快幫助受災群衆恢複生產、生活,國家發改委很快就把5906萬元移民遷建補助資金下撥到陝西。這筆專項資金按照每戶1.7萬元的標准用於華陰市災區11個村、3000多戶受災群衆的遷建安置,其中1.5萬元用於補助每戶災民建房,而另外2000元則用於公用基礎設施建設。

  國家發改委下撥移民遷建補助資金時,批複這個項目完成工期為2004年。然而,在華陰市的移民點,三年後的今天只建了110畝的村台,建房戶只有50多戶,其中完成建房的只有30多戶,其餘的還住在簡易房里。對此華陰市有關領導解釋說,災後當地群衆生產、生活恢複很快,許多群衆不願意異地搬遷。 

現狀

災民仍住破房帳篷

  建房資金早就到了位,為什麼災民卻遲遲住不到新房呢?在采訪中,部分受災群衆對記者說當地只建了一個移民點,而移民卻來自不同的村莊。

  近日,記者來到陝西省華陰市華西鎮的羅西村。羅西村是2003年那場特大洪災受災最嚴重的村莊,在這里記者查看了十幾戶因洪災倒房、無房村民的居住情況。在羅西村東頭,57歲的村民郗新繼和他的老伴就住在這間臨時借用的簡易房子里。

  郗新繼說,他們現在臨時住的這個房子是村里原來養魚時看護魚池的人在夏天住的,到了冬天牆壁透風,屋里很冷。和郗新繼家一樣,村民李寧也是一個倒房無房戶,現在李寧和他年邁的父母一家三口借住在一個廢棄的倉庫里,由於房頂漏雨,他們只能住在三年前政府發放的救災用的帳篷里。

追因

設計不合理遭質疑

  對此,陝西省華陰市經濟發展局局長汪旭濤稱,救災款撥下來就開始做規劃,然後在華西鎮選了一個近二百畝地方建移民房,上面也批准了。

  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批複,這項工程的建設工期為2003年到2004年。然而,三年過去了,移民點只建了50多戶,工程進展極其緩慢,絕大多數受災群衆並沒有搬遷,也見不到這筆建房補助款,這是為什麼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