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要素市場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短腿”

http://www.CRNTT.com   2010-12-31 08:27:41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發展取得了年均近10%的增長速度,一舉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領頭羊”。但也應該看到,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平衡發展,特別是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發展的不均衡,已經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後李長安文章表示,一方面,商品市場發展迅速,基本發育成熟。目前中國農產品生產的指令性計劃已全部取消,工業品生產的指令性計劃只限於少數幾種。市場調節價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農副產品收購總額和生產資料銷售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均已超過90%。

  另一方面,要素市場發展卻要相對緩慢,並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一條“短腿”。要素市場主要包括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和土地市場,這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也是保證經濟增長的物質基礎。

  不僅如此,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還決定了分配狀況。在要素市場發育不健全的情況下,收入分配同樣會受到負面影響,這也是導致貧富懸殊的重要原因。

  文章分析,中國要素市場發展的滯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勞動力市場發育不健全。從形式上看,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建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比如勞動力從過去的不能流動到基本實現了自由流動。目前,中國的流動勞動力已經超過了2億,主要以農村剩餘為主體。近十年來,隨著大學畢業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相當一部分大學畢業生也加入了流動人口就業的大軍中。毫無疑問,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大大提高了勞動力的配置效率,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也使流動群體得到了更高的收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