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盡力順勢增進財產性收入

http://www.CRNTT.com   2011-02-03 08:42:23  


  中評社北京2月3日訊/經濟學有中工資收入“貨幣幻覺”,也即在認知上勞動者無法將自己的勞動收入與物價上漲的幅度精確匹配。但是,貨幣幻覺只能在短期內存在並發揮作用,一旦普通勞動者形成了物價持續上漲的預期,形成“物價—工資的螺旋式”上漲之勢,則在物價和工資之間形成了正向激勵回路,這是教科書上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的典型案例。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大學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李翔博士文章表示,打破工資、物價傳導機制,對政府治理通脹,管理通脹預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僅僅依靠行政手段單向凍結和管制物價或者工資水平,都不足以打破這個機制。在中國經濟發展的當下,果斷地運用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收入並使其超出預期,則可以適當地提高居民的通脹容忍度,改變居民的通脹預期,應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文章認為,從通脹治理的角度出發,取得治理通脹成功的關鍵,在於穩定居民對於通脹的預期。而穩定預期的建立,則和普通投資人穩定的經濟行為息息相關。一個時時刻刻感受著物價上漲在侵蝕自己財富的人,無法穩定地從事相關的經濟活動。在一個存在物價壓力的社會背景下,穩定居民經濟行為以及通脹預期的最好辦法,就是保證居民真實收入的相對穩定,使其對未來經濟環境及相關變量的預期不至於因為不斷變化的價格而扭曲,進而將通脹對經濟運行效率信號機制的扭曲降至最低程度。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