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從內地赴港“產子潮”看社會公平

http://www.CRNTT.com   2011-04-02 12:00:48  


 
  搶手的助產士

  香港政府正在想辦法。最新的消息是,TMLW醫院在一個星期前已經貼出了公告:從2月1日開始,“非符合資格人士”必須先與醫院預約才能到香港分娩。

  “這是為了保證本地產婦能得到產科服務,”Ada說,醫院裡給內地孕婦的預約名額已經有了內部定量,這確保了其他名額能留給本地孕婦。另一邊廂,羅湖的入境處,醫務人員和海關雇員一起上班,他們的任務,是把那些沒有預約的內地產婦擋在香港的門外。

  香港醫管局統計,公立醫院本年度應付約4.5萬宗出生個案,比去年又增加了一成;而Ada現在最希望休假,作為全香港600多名公立醫院助產士之一,她平均每天要應付六七個生產個案,以至很長時間都沒有休息過。

  疾步回家的Ada像吃快餐一樣吃著家裡的晚飯,向記者回憶產科的變化:“比我年長的同事,曾經因去職、退休等離開了醫院,但從來沒有新同事進過醫院。”——香港本地的低出生率持續多年,公立醫院們的婦產科規模不斷縮小,助產士是只出不入,曾經名躁一時的香港產科名牌贊育醫院,也被瑪麗醫院產科部合併。

  因為產科的收縮,Ada曾經懷疑自己攻讀助產士的決定。在香港,三年苦讀成就一個注册護士,另加一年的培訓才成就一個助產士(所有的產科護士都必須是助產士),如今這職位卻成了香餑餑:助產士們的平均月收入是港幣三萬左右,為了把助產士們留在產科,醫管局向Ada們提出增加漲薪點,最多一年可以加薪26%,還重新發放超時工作津貼。

  但更大的誘惑來自私營醫院。Ada的多位同事近兩年被超出30%的高薪吸引而去,那裡還有年底雙薪與分紅。私營醫院沒有公立醫院的“負擔”——向納稅人們提供廉價的分娩服務(約100元/天),所以在過去低出生率的時期,它們不會成為大部分本地人的選擇。聖保祿是其中一家知名的私營醫院,以盈利為目標,它的網站以美妙的廣告來招徠產婦:“聖保祿醫院產科服務能為產婦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以迎接新生命的誕生。產科病房特意全新設計及裝修,悅目柔和的色彩和完善的設備,加上護理人員的親切笑容及專業照料,定能令入住者感到賓至如歸。”

  作為公立醫院,TMLW醫院的產科病房也掛著彩色的簾布,但走廊上架著略顯粗糙的帆布床,讓助產士們與產婦進出時小心翼翼。醫管局為了應對出生高潮,去年要求每個公立醫院的產科都要增加20個床位,以便隨時應急。不過,床位增加了,醫護人員數並沒有增加,本已停止數年的助產士培訓匆忙間重新開始,但不可能立竿見影,“培訓一個助產士至少要一年,比生個孩子還要久。”

  內地產婦的赴港潮使私營醫院產科的業務大增,去年底,當本地孕婦們驚呼內地產婦“攻陷”香港產科時,作為天主教醫院的聖保祿聲明“基於平等理由,不會拒絕任何人”。但去年聖保祿又被指責其醫生配合內地中介為來港產婦提供方便,大發產子熱潮之橫財。

  “現在私營醫院的處境也‘艱難’了。”Ada坦言,內地產婦過去“主攻”公立醫院,但隨著公立醫院持續升價,已經有不少人轉到收費從一萬到五萬不等的私營醫院去,令後者的床位同樣變得緊張。“時而會有私營醫院醫生把內地孕婦介紹到我們這裡。所謂風水輪流轉,”Ada笑笑說,“很多產婦一從急症室衝上來,我便有似曾相識之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