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的崛起並非“板上釘釘”

http://www.CRNTT.com   2011-04-07 09:30:51  


  中評社北京4月7日訊/新華網今天登載凱托學會負責國防和外交政策研究的副會長特德蓋倫.卡彭特的文章“重估中國的崛起:已知和未知”,文章認為,中國可能會成為21世紀的領袖大國,但西方權威和政策專家們不應把這當做一個板上釘釘的結果;在中國未來地位的問題上,有著太多國內經濟、政治和社會變數,同時也有太多國際戰略和外交變數。詳論如下: 

  現在一種幾乎已成為慣常思維的觀點是,中國是正在崛起的超級大國,在下一個25年中國就將挑戰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這個國家的人口和過去30年來的驚人經濟增長使得這種推測聽起來十分可信。盡管這種觀點可能是正確的,但出現其他結果也是有可能的。

  當然,最近全球發生的—系列事件讓中國已然強勢的地位進一步受益。日本的地震、海嘯和核災難削弱了中國一個主要經濟和戰略競爭對手。專家已指出,中國公司(還有韓國)將是日本災難的最大受益者。

  美國揮霍冒險讓中國得利美國的經濟、財政和外交政策問題也讓中國獲得了一些優勢。美國大肆揮霍的習慣不僅削弱了美國,也讓中國有了重要的外交和經濟杠杆。現在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最大外國債主。迄今為止,中國在這一杠杆的使用上還十分小心,但美國官員卻過於擔心這種依賴性所導致的脆弱。

  美國在穆斯林世界的軍事冒險也讓中國得利。這類有爭議的軍事行動不僅助長了地區和全球對美國的憤怒,也使中國對伊斯蘭和其他國家來說顯得像一個不那麼愛指手畫腳而更具建設性的夥伴。美國的軍事任務代價也很高,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花銷一年在1300億到1750億美元。美國堅持當世界警察並支援歐洲和亞洲盟國的國防導致其軍費預算超過了7000億美元——差不多是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這種財政大出血是北京方面能夠也樂於避免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