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胡適猝死之謎

http://www.CRNTT.com   2011-06-18 10:51:13  


 
李濟為何要唱對台戲

  李濟為何要講那些話,那些話是否都針對胡適?回答這個問題得研究李濟在1962年2月24日前後的心態,更要研究他一貫的思想。

  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生根,這個問題在科技史研究中被稱為“李約瑟難題”。愛因斯坦的回答是,不懂得形式邏輯體系和實驗驗證的古代中國,倘若科學在那里生根那才是怪事。1953年,愛因斯坦在致斯威澤的信中談到:“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希臘哲學家(在歐幾里得幾何學中)發明了形式邏輯體系,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通過系統的實驗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我看來,人們不必對中國聖賢沒能做出這些進步感到驚訝。這些發現竟然被做出來了才是令人驚訝的。”

  這些觀點深深地刺激著李濟。1952年8月,他在為石璋如編著的《考古年表》作序時說:中國學術界接受科學方法是很晚近的事,不必諱言。有一次斯文赫定告訴中國的科學家說:“李希霍芬在中國調查地質總算有鑿空之功了,他的能力與見識都是不可多得的。但是他始終不相信,中國的斯文秀才會放棄蓄長指甲、出門坐轎子並帶一個書童侍候的習慣。”他的意思,就是“田野工作”是歐洲科學家的法門;中國秀才不但不會學,也學不會的。但是斯文赫定說:“假如李希霍芬晚生五十年,他的意見就一定不是這樣。”

  1953年8月,李濟在《自由中國》雜誌上發表了《關於在中國如何推進科學思想的幾個問題》一文。李濟首先轉述羅素關於中國人面子觀念的印象:羅素說,他在北京教中國學生,也同在劍橋教英國學生一樣,學生若有不用功者或作業不夠標準的話,他總是盡責直率地教導他們。但中國學生的反應卻有些兩樣,要是不努力而告誡他的話,他們總表現得忸怩不安,而不是恭敬受教;好像所教導的話,使他們失去了“面子”。在羅素看來,人與人相處,完全以直道而行,也許要使精神過分地緊張,人生樂趣減去不少;但是若把誠意隱藏一部分以將就面子,豈不有傷追求真理的精神?講面子與追求真理,有時是不相容的。進一步地說,愈是講究面子的人,愈不會對於追求真理髮生興趣;故重視面子的中國社會就沒產生真正的科學思想。

  李濟認為羅素的看法切中肯綮,阻礙科學思想在現代中國推進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禮”為核心培植的中國文化主流涵育了“有稱”的等差,這就是中國社會最講究“面子”的理論基礎,這樣就跟追求真理的科學思想日漸分歧。今後中小學的科學教育應以實物認識代替文字背誦;大學中近乎職業訓練的教育應放在工廠內;做研究性質的科學,學生除本國文字外兼能用一種外國文字作思想工具,方夠入學資格。

  李濟對國民性充滿憂患意識,但批評的目的仍是對未來抱有信心。1954年9月22日,李濟在給張光直的信中寫道,“中國學術在世界落後的程度,只有幾個從事學術工作的人方才真正的知道。我們這一民族,現在是既窮且愚,而又染了一種不可救藥的,破落戶的習慣,成天的在那里排(擺)架子,談文化,向方塊字‘拜拜’,—這些並沒什麼‘要不得’—真正‘要不得’的是以為天地之大,只有這些。但是,每一個中國人—我常如此想—對於糾正這一風氣,都有一份責任;所以每一個中國人,若是批評他所寄托的這一社會,必須連帶地想到他自己的責任。據我個人的看法,中國民族以及中國文化的將來,要看我們能否培植一群努力作現代學術工作的人—真正求知識、求真理的人們,不僅工程師或醫師。中國民族的禀賦,備有這一智慧;適當的發展,即可對現代科學工作作若幹貢獻。你們的一代是負有大使命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