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需要怎樣的宏觀視野?

http://www.CRNTT.com   2011-06-28 08:44:24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訊/資深評論員周八駿今天撰文“香港需要怎樣的宏觀視野?”表示,反對派阻撓和反對香港經濟融入國家主體經濟,正是擔心以國家主體龐大經濟為載體的價值觀正在影響乃至最終會同化香港社會的傳統價值。這同反對派欲在香港和內地同時推行西方政治模式,本質是一致的。於是,香港的反對派就作出合乎其立場和利益的選擇—阻撓和反對香港經濟融入國家主體經濟,同時,鼓吹香港和國家主體一起推行西方政治模式。這就是反對派領袖人物和骨幹所提倡或追求的“宏觀視野”。必須指出,這不是香港社會所需要的宏觀視野。後者與前者正相反—在經濟上,必須堅定地加快香港與國家主體經濟一體化;在政治上,香港發展民主政制必須考慮同國家主體的政治關係,二者必須協調以促進香港與國家主體經濟融合。 

  葉蔭聰先生在2011年6月6日《明報》B4“觀點”版發表《後“六四”的中港共同命運》,批評“香港社會還是欠缺了一些更宏觀的視野”,“尤其在香港與中國的關係上,不少港人的言行,仍然帶舊框架去面對新世界。因此,我們不難理解,部分民主派中人一邊喊支聯會的口號,一邊推動‘圍城偏安’的政改策略;同時,亦有‘本土’先行的知識分子與青年,要守香港,忘記或抗衡大陸。”他的結論是:今天,“香港與中國大部分城市地區,一方面好像是競爭,另一方面有共同的命運—跨越‘一國兩制’的專制式資本主義”;因此,“中港的民主運動不是誰‘支持’誰,”而是具有共同的使命。 

  葉蔭聰的文章不是孤立的。就在今年“六四”當晚,“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便表示是到了“反守為攻”的時候了;翌日,《蘋果日報》在報道李氏談話的標題中就用了“反攻大陸”的字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