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嘉誠“檸檬汁人生觀”對年輕人的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1-07-08 08:48:13  


 
“逆境和挑戰有益論”與智者殊途同歸 

  李嘉誠先生說,他學到最價值連城的一課,是逆境和挑戰只要能激發起生命的力度,我們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像的。我也認為,逆境有助激發人的潛能,增強人的意志。雖然“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攜少偉男”並非絕對,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卻是規律。法國文豪雨果說:“上天給人一分苦難時,同時也給人一分智慧。”挪威劇作家易蔔生說:“不因幸運而故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明,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愛因斯坦說:“通向人類真正的偉大境界的道路只一條—苦難的道路。”李嘉誠先生的“逆境和挑戰有益論”,與最優秀的人類智者殊途同歸。 

  法國啟蒙主義學者盧梭說過:“十歲被點心、二十歲被戀人、三十歲被快樂、四十歲被野心、五十歲給貪婪所俘虜。人,到什麼時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李嘉誠先生說:“我要拒絕愚昧,要持恆地終身追求知識,經常保持好奇心和緊貼時勢增長智慧,避免不學無術。在過去七十多年,雖然我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下班後我必定學習。”逆境和挑戰激起生命力度,持恒地終身追求知識,自律、克己和謙遜,漸漸凝聚與塑造一個成功基礎,我認為這是李嘉誠先生走向成功的道路。 

  李嘉誠先生說:“貧窮不一定是缺乏金錢,而是對希望及機遇憧憬破滅的挫敗感。很多人害怕可上升的空間越來越窄,一輩子也無法衝破匱乏與弱勢的局限。我理解這些恐懼,因我曾經一一身受。沒有人願意貧窮,但出路在哪里?”我認為,這段飽經滄桑、洞悉世情、觸及香港年輕人心靈脈搏的話,值得包括我在內的香港“八十後”、“九十後”、“零零後”年輕人深思。 

  的確,貧窮不一定是缺乏金錢,而心靈的貧窮更加可怕。哲學家羅素指出:“真正的幸福絕不會光顧那些精神麻木、四體不勤的人們,幸福只在辛勤的勞動、晶瑩的汗水和生命的睿智中。”人生的出路在心靈的充沛,而並非只在養尊處優的環境。在李嘉誠先生成長的年代,香港社會艱苦,是殘酷而悲涼的。那時候沒有甚麼社會安全網,飢餓與疾病的恐懼是強烈迫人;求學的機會不是每一個人的權利,貧窮常常像一種無期徒刑。今天香港社會新的富足,為大部分人帶來相對的緩衝保障,這是許多像李嘉誠先生那樣的前輩胼手胝足,篳路藍縷為香港社會奠定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