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秦輝:少些“精神貴族”多些“貴族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11-09-13 14:58:51  


 
延伸閱讀:薛湧:“上流社會”的賤民 中國富人缺什麼

  2011年02月15日17:18新京報 薛湧 旅美學者

  中國的許多富人只用財富界定自己的地位,缺少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因此就沒有任何精神傳統對其窮奢極欲進行制約。

  60多艘豪華游艇雲集上海,亞洲最大的游艇展粉墨登場。此次中國國際游艇展由“人頭馬”等四大歐洲奢侈品品牌共同贊助,顯示出海外相當看好中國富人在游艇方面的消費熱情。(4月8日新華社電)中國在亞洲遠不算是個富國,溫飽問題尚沒有得到完全解決。但是,中國富人的消費,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不僅美國的許多豪宅已經為中國人所擁有,而且中國本土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之一。

  富了常要擺闊,舉世皆然。以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中國的富人真論財富還無法和發達國家的大款相提並論,要鬥富是鬥不過人家的。

  然而,奢侈品的消費卻超前了好幾步。中國的富人,願意在其擁有的財富中拿出更大的比例用於奢侈品消費。這是為什麼?

  考察中外富人的文化行為,可以看出,中國的許多富人只用財富界定自己的地位,缺少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因此就沒有任何精神傳統對其窮奢極欲進行制約。

  這一格局之形成,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

  在17世紀以後,歐洲的一些平民新貴通過經營實業成為富人後,首先面臨著和貴族爭奪政治、社會和文化權利的問題。貴族的地位是世襲的,不完全以財富來界定,甚至以經營實業為恥。平民發財後,經濟上和貴族比肩,在政治、社會和文化上卻遠不如貴族尊貴。特別是在英國,購買貴族爵位不易,僅僅憑借財富,無法贏得社會的尊重。

  到18世紀中期,英國的平民新貴已經成勢,在經濟上舉足輕重,在社會和文化上不甘再居貴族之下。於是,他們就必須通過自己的財富,向社會證明為什麼自己值得社會尊重。在傳統的觀念中,貴族之所以“貴”,不僅是因為他們有錢,而且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統治的社會承擔著一種家長式的責任。於是,這些新貴就拼命展示自己的財富是如何比貴族的權力更加有益於社會。他們明明知道投資於土地不賺錢,但還是大量購買土地,並運用自己的經營技巧,在土地上指導佃戶試行新技術,促進農業革命;有的則為故鄉修建基礎設施,從事福利事業;有的則通過在本社區廣泛行善,成為公共領袖,被選為下院議員,擁有了政治權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