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秦輝:少些“精神貴族”多些“貴族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11-09-13 14:58:51  


 
  更重要的是,他們最終要創造一種與貴族不同的自我認同,向社會證明:他們代表的新階級,比貴族更高貴,對社會更有益。雖然他們致富後在生活方式上極力模仿貴族,但是在經濟上獲得了對貴族的明顯優勢後,馬上就發展出自己的新格調:節儉。他們模仿貴族修建鄉間別墅,卻明顯突出樸素的風格。他們日常的生活開銷,也是體面而節制。他們甚至在媒體上刻意炒作貴族的奢華,並用自己勤奮、簡單的生活方式與之進行對比。一句話,他們要向社會證明:把財富和權力放在他們手裡,比放在貴族手裡對社會更加有利。他們的財富,有道德的目標。而貴族的權力則沒有。這種節制、負責的上流文化,特別是在一些新教國家,逐漸演化成了統治文化,主宰著現代上流社會和中產階級的道德。於是,在許多發達國家,富人自己花錢小心翼翼,但給社會捐款則爭先恐後。

  在美國社會,人們談一個體面的富人,很少談他或她住什麼房子、怎麼花錢。人們談論的,是這些人都捐了什麼。

  中國一直沒有貴族階層,以官為貴。斂財鬥富,在古時的官場上日甚一日。如今的一些富人,不但繼承了這種鬥富的劣根性,攀比的對象也還是國外的大款。可惜,他們根本不知道文明國家的大款是如何生活的。最近一個對美國百萬富翁的研究竟發現,這些百萬富翁大多數開平民車,用舊家具,甚至選的電話公司也常換,為的是找個便宜的服務。這種幾個世紀培養出來的上流社會文化,是中國的大款一兩天學不會的。他們現在之所以瞄准國際的奢侈標準鬥富,恐怕還是因為他們的行為方式在國際上不被自己的同類接受,於是更要爭著入人家的圈子,非要花錢給人家看:“老子和你有什麼不一樣?”殊不知,越是這樣,自己就越成了文明的上流社會的賤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