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葉檀:三大折價逼出移民潮

http://www.CRNTT.com   2011-10-17 10:25:42  


 
  教育折價是僵化教育體制的必然結果。如果說基礎教育國內尚存在參與國際競爭的希望,在高等教育領域滿盤盡墨,中國高校成為行政體制、關系尋租的頑固堡壘———行政意志淩駕於教育規律之上,教授讓位於校長、院長、處長、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院士評選、國家項目遴選成為關系圈與公關能力的較量。中國一流的研究人員如國際知名的生物學家北大饒毅在院士評選第一輪就被刷下,中國發現治療抗瘧藥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屠呦呦,日前被美國授予僅次於諾貝爾獎的拉斯克獎,同樣因人際糾紛與院士絕緣。

  希望發揮子女天性、希望在未來競爭中獲取一席之地的家長們,最好的辦法是將子女送到歐美等國進行深造,工作數年後被光榮引進回國。我們需要能結合東西方文化之長的精英,悲哀的是,目前的教育土壤無法培育出這樣的精英,只能通過中國粗加工、國外深造而後引進的方式,製造符合現代管理理念、符合市場要義的人才。 

  財產不安全是中國富裕階層頭頂揮之不去的陰影,是中國產權體制匱乏在現實生活中的經典投射。中國的富裕階層或者無法洗刷轉型時期的原罪,同時被歷史上革財富之命的心理暗示所震懾,擔心中國無法形成現代的產權體制,紛紛出國。 

  不僅企業主,包括官員在內的隱性高淨值人群,以制度漏洞作為尋租來源的體制內人士,一旦獲得財富,同樣感受到制度折價對財富的損耗,中國官場特有的配偶攜子女移民、一人當官的“裸官現象”蔚為大觀。以至於政府不得不專門出台相關政策加以規範。2010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了關於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和關於對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加強管理的暫行規定。連既得利益者、連尋租者都不相信制度的保障力量,借助於移民實現財富保全,財產制度弊端盡現於此。 

  一個個案例讓財富擁有者惶惶不可終日。山西驅逐炒煤團,一些企業家以“參與黑社會”為名,旗下財產被公安機關非法沒收,河南老板楊金德遭遇刑訊逼供。甚至委內瑞拉等國採用黃金礦業國有化,都讓中國企業主兔死狐悲。官員自殺成風,10月6日下午,紹興市計生委主任葉錦茹因“抑鬱”跳樓自殺,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有13名官員非正常死亡,其中大部分是自殺。2010年官員自殺事件更是不斷,公開報道的起碼有8起以上。缺乏獨立而公正的法律必然讓所有人缺乏安全感,普通人可以“躲貓貓”而死,官員也可以“抑鬱”而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