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歐亞大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3-03-25 10:30:52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出訪俄羅斯 “習普會”合推中俄能源突破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訊/ 南風窗雜誌日前登載文章《中國的歐亞大戰略》,文章說,普京最近重提建立一個由莫斯科主導的環俄羅斯政治、軍事、經濟共同體。中國的歐亞戰略必須要“借力”俄羅斯,而不能繞開俄、更不能與俄對著幹。

  歐亞大陸上有五大文明,生活著世界人口的大多數,集中了世界3/4的能源國,是歷史上強權逐鹿天下的主要戰場。但迄今為止,只有俄美等少數國家擁有自己明晰和持久的歐亞大戰略,其他曾經參與這一爭奪的強權,要麼其本身已煙消雲散成為歷史,如奧斯曼、奧匈、蒙古帝國,要麼如德國、日本、英國等地區性強國,囿於實力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臨時性地影響歐亞大陸的歷史進程,失敗之後即永遠退出了歐亞大戰略的競奪。

  美國與“世界島”

  70年前,美國著名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首次提出了“世界島”的理論。彼時正逢紅軍贏得斯大林格勒戰役,在憧憬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的同時,一些戰略家也開始思考蘇聯成為歷史上首屈一指的陸地霸權後世界新的力量均勢和格局。麥金德的理論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由於其中蘊含的盎格魯—薩克遜海權聯合體對抗斯拉夫—普魯士陸權的思想,很快在英美戰略界流行,成為整個冷戰時期西方對蘇聯遏制戰略的理論基礎。其核心就是,聯合所有海權國家對控制世界島的蘇聯實施遏制,以確保全球均勢。

  隨著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歐亞陸權軸心之一的德國加入了海權國家組建的北約,另一大軸心俄羅斯則全面潰敗,不僅退出了作為世界島心臟地帶的東歐,也逐步失去了對歐亞大陸地理中心中亞的控制權。之前北約與華約劃定彼此勢力範圍的戰略邊界,現在成為大片的真空地帶,美國、歐洲、日本等域外力量趁機劃時代地進入,與本地的地區性力量展開爭奪。歐亞大陸不再是一個可以看得到的陸權力量的聯合體,而是分崩離析,在各大力量的爭奪下變得支離破碎,高加索、中亞等歐亞大陸上的戰略樞紐地區,都成為了國際衝突的熱點,歐亞地區也成為西方對手和敵人最集中的地區。

  美國的歐亞戰略也相應地轉變為借勢挺進的“巨蟒”戰略。先是利用北約和歐盟的雙東擴,逐步吸收中東歐、波羅的海的前華約國家,直至烏克蘭、摩爾多瓦等俄羅斯的西部門戶;在西南部則培養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烏茲別克斯坦等地緣支點,爭奪高加索和中亞;在南端重點封鎖和孤立地區強權伊朗。與之配合的則是分化歐亞軸心,首先是破壞俄德特殊關係的建立,其次是在中國和印度間打入楔子,使兩國永遠相互提防無法邁出聯合的步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