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伊戰十年:中國還是最大贏家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4-07 11:53:28  


 
贏家的“後遺症”

  不論中國是否承認自己是最大的贏家,面對美國試圖當作“歷史上最大的海外包袱”甩掉的伊拉克,一個安全環境日趨惡化的伊拉克,卻很難再說中國是最大贏家。如果伊拉克局勢發生變化,中國的巨大投資將遭受損失,再大的贏家也可能輸得片甲不留。

  面對這種可能,中國必須做些什麼,以保護巨大的商業投資,以及中伊兩國之間逐步增長的石油貿易。

  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國企業大舉進入伊拉克之時,決策層都將寶押到了美國人身上。他們判斷美國不可能輕易放棄伊拉克,因此長期來看伊拉克局勢將逐漸趨穩。但這種判斷正在被事實粉碎。

  今天的伊拉克局勢有點像1970年代初的越南,類似“尼克松主義”的政策成為美國對伊外交的主線,即美國逐漸從伊拉克撤出,通過扶持和資助伊拉克當局,通過“伊人治伊”的政策來實現目標。這與在南越實行“越南化”的政策如出一轍,美國當年通過資助南越政府來抵禦越共的滲透和進攻。

  由於這種政策,伊拉克維持安全的力量被嚴重削弱,政府力量發生“空心化”。一系列升級的自殺式恐怖襲擊證明了這一惡果。

  伊拉克的不穩定因素還在於政府內部。當前的馬利基政府是一個由三派勢力拼凑起來的“民族聯合政府”,內耗不僅使政府組織和行動能力大打折扣,更有誘發全面內戰的風險。伊拉克安全部隊以什葉派為主,而遜尼派也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目前,遜尼派和庫爾德人已聯合起來抵制什葉派政府,而“基地”勢力也深入到這片不安寧的土地。伊拉克未來的局勢依然嚴峻。

  如果伊拉克陷入內亂,中國不僅將丟失該國境內的商業利益(特別是石油貿易),而且內亂還將波及周邊國家,沙特、約旦、科威特等鄰國將直接面臨伊拉克“基地”組織和其他極端組織的恐怖威脅。這些國家都是中國重要的石油來源地。

  “不干涉他國內政”對中國或許有特殊而且重要的政治內涵。然而,這一政策已成為中國保護自身重大的外部利益的最大障礙。隨著美國的戰略性收縮,中國面臨的將不僅僅是一個伊拉克。美國今後還將從阿富汗撤軍,那裡的局勢關涉到對中亞地區安全的重大威脅,而中亞則是中國更加重要的能源來源地。

  或許中國應該接受類似美國在阿富汗的邀請,承擔起應該承擔的國際義務,如同幾年前中國海軍在索馬里執行國際護航任務一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